三皇五帝:中华文明的历史起点
2018-09-12 20:01:48
  • 0
  • 0
  • 29

前言:如果我们审视一下今日中国的文化景观和文明版图,以北京(燕京)为首都的当代中国与八九百年前的金元文化有什么关系?蒙元与满清的历史文化对于现代中国的历史活力和精神文化的开放性和创造力有什么贡献?考虑到燕山以北“红山文化”的历史背景(内蒙赤峰与辽宁“牛河梁文化遗址”),河北武安市磁山村的“磁山文化遗址”(1972年发现,1976年至1978年三次发掘),以北京城为代表的中华文明的历史脉络不是很清晰吗?远在七、八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不是已经给今日的燕京奠定了一个广阔而雄厚的基础吗?至于北京猿人和“山顶洞人”的历史渊源就更不用说了。中华之大,文明之古,岂可胜言哉?

上海、杭州和南京是近代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城市,考虑到五千年前至七、八千年前的历史文化背景,参照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街道的"良渚文化遗址"(1936年发现,1959年命名的环太湖流域的文化形态。大约距今5300年至4500年之间)与浙江余姚市河姆渡镇的“河姆渡文化遗址”(1973年发掘,距今七千年至八千年之间)的历史背景,自南宋以来,中华文明由此回顾,不是可以理解吗?

山东齐鲁大地有“孔孟之道”的文化传统,从“龙山文化遗址”(位于山东济南章丘区龙山街道,1965年发现。龙山文化是广泛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距今4000年至今4600年之间。)不是可以发现一点端倪吗?

可以预料:如果中国未来真正实现“晋冀鲁豫一体化”,经济文化的深度融合与历史文化潜力的能量释放,将会给整个中国带来巨大变化。一旦渤海湾经济文化区和杭州湾经济文化区融为一体,中华民族必将实现一个伟大的历史轮回.

甘肃在西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很有特色。甘南的民俗民风颇有古代遗风.这里是古代氐羌之所在,传说是炎帝部落之遗民也.他们保留了汉字出现以前的文化传统,特别是祭祀山川神灵的仪式.甘南是江河之源,位于神圣的远古昆仑神话所属区域.从洮河流域至河湟流域甘肃青海一带广泛分布的"马家窑彩陶"来看(包括夏河流域和白龙江流域),距今五千年前的甘南一带正是古代文明非常发达的地区.考虑到陕西甘肃的"老官台文化"(特别是甘肃秦安"大地湾一期文化遗址"),在泾河与渭河流域,在洮河与白龙江流域,远在三皇五帝时代,在七、八千年以前(考古学家谓之“前仰韶期”),这里的文化非常繁荣,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参考河南省贾湖裴李岗遗址(距今约9000―7500年,位于河南省舞阳县北舞渡镇西南1.5公里的贾湖村,始发现于20世纪60年代初,保护区面积5.5万平方米,是一处规模较大、保存完整、文化积淀极为丰厚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还有湖北省屈家岭文化遗址(位于湖北省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村落废墟的遗址,该遗址是一处以黑陶为主的文化遗存,具有许多独特的特征,故定名为“屈家岭文化”,其年代距今约5000—4600年,是更早期长江中游的大溪文化的继承者。)在远古中华文明起源时期,陕甘晋冀鲁豫是主轴,辽西(辽河流域)赤峰与苏杭为两翼,甘南、陇南、陇东(六盘山陇山一线)是关键,联络陇蜀、呼应巴楚,远望青藏,荟萃中华远古文明集大成者也。从文化地理的角度而言,西秦岭与秦巴山脉陕甘川交汇点是一个重点,这里是第四纪冰川时期的动植物避难所,有第三纪孑遗动物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保护动物,有银杏、水杉、红豆杉等珍惜保护植物。毫无疑问,这里也是远古人类社会的避难所。假以时日,详细考古调查之后,一定会有重要发现。

在甘南与陇南一带,在陕甘川交汇处,地接陇蜀,考虑到历史地理和历史文化的相关性,巴蜀文化与秦晋文化的交流融合,陕甘一体、陇蜀相联,在远古时代的华夏文明形成时期,不同文化之间的促进和融合曾经导致了多么巨大的文明进步啊?考虑到甘肃、陕西、河南的仰韶文化早期(庙底沟类型)的深远影响,中国西部的历史文化潜能巨大,一旦交通条件、投资环境和自然环境得到改善,西部文明的原始能量必将释放出来。

不忘初心,返本还元。中西部崛起以及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必将激发出汉唐盛世的历史潜能。考虑到先秦的历史背景和三皇五帝的文化传统,在“一带一路”全球战略的带动下,中华民族的历史潜能一定会全面释放、再现辉煌。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真正内涵。

三皇五帝:中华文明的伟大起点

认识中国历史,三皇五帝是起始点。《史记》的《五帝本纪》是最重要的历史文献。

重读司马迁《史记》之《五帝本纪》,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本色就会有一个深刻印象,对于中国人的道德本色和精神信仰就会有一个清晰认识。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五帝本纪》可谓永恒的典范和启迪。

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Benedetto Croce,1866-1952)说过一句话: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历史永远是活的。换句话说:一切古代史都是现代史,这是研究历史的最大趣味所在。

为什么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鉴往知来,说明过去和未来是相通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切历史都将会重现,只不过是在更高的水平上变相重复而已。由此可知:中国历史是永恒的三皇五帝时代,中国历史是永恒的魏晋南北朝。从中国地域文化和地区经济来看,中国历史也是一个永恒的三国时代。因此:三皇五帝将永远在我们的生活中。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三皇五帝不是为了古代,而是为了现代和未来。这是我们认识三皇五帝的现实意义。

三皇时代属于石器时代,包括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五帝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铜器时代。

三皇者,天皇、地皇和人皇,是中国远古时代的“皇统”时期。“三皇”的另外几个主要的说法:

一曰: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

简称:燧皇、羲皇、农皇。

二曰: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

简称:羲皇、娲皇、农皇(炎皇)。

三曰: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

简称:羲皇、农皇、轩皇。

综合来看:伏羲氏和神农氏不可或缺,或上溯燧人氏和有巢氏,或下延至五帝时代的轩辕氏。说明在蛮荒久远的三皇时代可以追溯到北京人用火的猿人时代,也可以延续到炎黄时代至青铜器时代。对于这一个“先古时代”和“远古神话时代”,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只有口头传说,缺少文字记载。司马迁的记录非常谨慎,也非常简略:只论五帝,不说三皇。这是一个明智的保留态度:保持“三皇时代”的“模糊性”是很高明、很有意义的。司马迁对于三皇时代的历史记录留有余地,保持空缺,不做结论,留待后人。今天看来,对于三皇时代“议而不决”很有必要。在先秦诸子的文献记录中有许多“神话传说”,譬如《易传》的记载,都是上古之人口口相传,自有所本。但是,各种传说分歧很大,一时难以取舍定论。上古口碑历史的研究需要地下文物考古的验证,古代没有这个条件,只能阙如。司马迁对于“三皇时代”的“不言之传”是极其高明,让口头史继续保持口头史的原貌,不受文字记载的局限,这不正是保持了真正的历史原貌吗?“神话时代”是不可言表、不可理喻的,惟其如此,才是上古历史真实。不是吗?

实际上,正因为中国很早形成了完整的文字记录历史,就导致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的遗失,造成了中国古代神话体系不发达的假象。可以想象,古希腊神话传说的丰富,正好是古代欧洲文字记录不发达的缘故造成。对比现代藏民族的宏伟史诗般的神话传说《格萨尔》,就会理解口头传说的传奇色彩和特殊魅力。藏族群众至今生活在神话之中,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在文化艺术风格方面体现了丰富多彩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具有极其丰富的想象力和非常顽强的生命力。

“三皇时代”是“皇统时代”,“五帝时代”是“帝统时代”,与后来的“王统时代”构成了中国正统历史的“三统”,是谓“政统”。(参考廖平“三统说”)燧人氏钻木取火(熟食、取暖),伏羲氏驯养动物(六畜),神农氏驯化植物(五谷)。仔细考究三皇的时代顺序很有意义,也非常符合现代考古发现的证据。参照仰韶文化的考古发现,早期大量的动物纹饰(特别是鱼、鸟和蛙)和部分植物花纹装饰,似乎颇有寓意。甘肃青海一带广泛出现的马家窑彩陶中出现大量山水纹,令人想起大洪水时期的人类社会生活情景。

由此可见,三皇时代是“皇统”,五帝时代是“帝统”,尧舜禹之后夏商周是“王统”。自秦始皇开始号称“皇帝”,试图超越“王统”,兼并“皇统”和“帝统”,是谓“皇帝”。追述先秦的帝王世系,“三统”是三个重大历史分期的文化特征,各自以天、地、人为宗。如果以夏商周三朝来看,夏政属于“皇统”尚天道通神;商政属于“帝统”重地道尚鬼;周政属于“王统”重人道贵仁德。如此考察三代之治,则“三皇之德”各有传承,历史轨迹和文化脉络甚分明矣!

是以功合神者称皇,德合天地称帝,义合者称王。(《御览》七十六)按《艺文类聚》十一引作:“仁义合者为王”。

又:“功合神者称皇,德合地者称帝,德合人者为王。”(《初学记》九)

仔细考察先秦文献,皇与帝都是上古神话人物的尊号,是最原始的汉字之一,包含了许多神话时代的历史信息。

现代汉语仍然使用天皇、天帝、天王。说明了对天道的崇拜与敬仰。

仔细考察皇、帝、王三个古代汉字的本义,本来无上神圣,涵义略有区别(详见本文注释一、二、三、四)。

比较而言,皇、帝乃是上古称号,涵义古朴;君、王则是近古之称号,涵义浅近。

皇者,有昊天之德者也;帝者,天下之所适也;王者,天下所归往也。

《吕氏春秋》:帝者,天下之所适。王者,天下之所往。

《管子》:察道者帝,通德者王。

《史记  高帝纪》乃即皇帝位汜水之南。(注)蔡邕曰:上古天子称皇,其次称帝。

又谥法:《史记正义》德象天地曰帝。

五帝的说法比较明确:黄帝、颛顼、帝喾、尧舜;或曰:颛顼、帝喾、尧、舜、禹。

颛顼是黄帝之孙,帝喾是黄帝曾孙。尧舜禹皆黄帝之后。

大禹之子夏启开创了中国的夏朝,之后夏商周三代传承,是谓中国古史之大概。

《五帝本纪》记载的是远古传说中相继为帝的五个部落首领——黄帝、颛顼(zhuān xū,专须)、帝喾(kù,酷)、尧、舜的事迹,同时也记录了当时部落之间频繁的战争,部落联盟首领实行禅让,远古初民战猛兽、治洪水、开良田、种嘉谷、观测天文、推算历法、谱制音乐舞蹈等多方面的情况。这些虽为传说,但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地下文物的发掘来看,有些记载亦属言之有征,它为我们了解和研究远古社会,提供了某些线索或信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就是从这远古的传说开始的,黄帝和炎帝两个部落的联合,战争,最后融为一体,在黄河流域定居繁衍,从而构成了华夏族的主干,创造了我国远古时代的灿烂文化。

司马迁写历史可祥可略、可轻可重,其取舍选择颇有深意。中国史学有独特价值标准和道德原则,有思想基础和精神宗旨。读中国史书,不是流水账,也不是杂货铺。是“主观历史”,而不是所谓的“客观历史”。其实,古今中外,从来就不可能有所谓的“客观历史”,只有各种各样的“主观历史”。一切历史都是人的历史,都是从不同人的眼光和心性来认识的“主观历史”。完全的“客观历史”是不存在的。当然,史家所推崇的“中正”和“正直”的史德至关重要。没有开阔的胸襟和广大的眼光,没有正直品德和纯粹操守,所谓“史实”则大有疑问。司马迁的《史记》之所以成为二十四史的不朽典范,可谓名至实归。试问:事无巨细、不分邪正忠奸善恶是非的所谓历史研究有什么意义呢?

现代中国历史研究,有了西方史学的方法论,更有大量地下考古和田野调查发现相对照,研究上古历史就有了更好的基础。关于旧石器时代的大量考古发现证明了“有巢氏”和”燧人氏”的传说并非虚语,上古神话传说自有所本。一百年来,中国有关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和“龙山文化遗址”的大量发现,甘、青、宁一代广泛存在的“马家窑彩陶文化”和“齐家文化遗址”的发现,证明从伏羲氏、女娲氏和神农氏的时代确实存在。上个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明司马迁对于商朝历史的记录是可靠的。《尚书》的《禹贡》就有了可以追溯的历史基础。中国历史自商周以来文献记载丰富,文字记录确实,可谓人类历史之奇观。夏以前,特别是文字出现以前的“三皇时代”究竟怎么样?“仰韶文化遗址”的发现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线索。研究“仰韶彩陶”和“马家窑彩陶”的陶画、纹饰以及许多神秘难解的刻画符号,还有大量的丧葬风俗遗物(墓葬)对于认识中国历史出现文字前后的历史变化很有启发意义。应该注意的是,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过渡是一个关键,私有财产和私有制的出现是一个伟大的历史飞跃。这同样是文字记录的需要和历史记载的开始。《易》曰: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这是语言时代(神话传说时代)向文字时代的过渡。炎黄之战非常重要,司马迁与此着力可谓眼光深远。

司马迁写作《五帝本纪》主要取材于《世本》《大戴礼记·五帝德》和《尚书》。材料安排巧妙是本篇的突出特点,如黄帝与蚩尤的涿鹿之战、与炎帝的阪泉之战,并非不可以重笔描绘,但都只是平平带过,而把笔力集中到尧、舜二帝身上去。这或许有材料不足的原因,但其效果是既突出了由黄帝开创,由尧、舜继承并发扬光大的帝王事业,又使历史事件与全篇的结构极其和谐。在叙写方式上,本篇开头对黄帝、颛顼、帝喾的记述,都是用叙述的口吻,侃侃道来;到了本篇的中心部分,则又利用了叙议结合,叙事中穿插对话的方式,既突出了尧、舜知人善任、从谏如流的部落联盟首领的政治家风貌,也烘托出为历代儒家所崇尚的自由、民主、君臣和睦的祥和政治气氛。

五帝开创的事业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史的开端,《五帝本纪》又是十二篇本纪的首篇。这篇本纪,在记事上确立了历史发展的根基,在写作上又为以后各篇的铺展设下了伏笔。司马迁利用了连环锁的叙写方式,一环紧扣一环。如在写尧时提出舜,而重在写尧的知人善任;写舜时一方面继续扣紧对尧的叙写,一方面又突出了对舜的刻画,同时还带出了禹、契、后稷等,为以后各篇打下了基础。可以说,这是整部《史记》的纲领,也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伟大历史的光辉开篇和宏伟奠基。看看司马迁是如何“点题”: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於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三战,然後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於是黄帝乃徵师诸侯,与蚩尤战於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获宝鼎,迎日推筴。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时播百穀草木,淳化鸟兽蟲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这一段文字对于黄帝的记载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历史的奠基石。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细节:神农氏炎帝和轩辕氏黄帝的历史继承关系,这也是三皇时代和五帝时代的连接点。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历史关键。对于黄帝以前的历史略而不详,对于黄帝以后的历史则不厌其烦,非常详尽:

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

  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絜诚以祭祀。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阯,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属。

  帝颛顼生子曰穷蝉。颛顼崩,而玄嚣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

  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高辛父曰蟜极,蟜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自玄嚣与蟜极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高辛於颛顼为族子。

  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於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脩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郁郁,其德嶷嶷。其动也时,其服也士。帝喾溉执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

黄帝之孙颛顼和黄帝曾孙帝喾英明圣德,都是功勋卓著的伟大人物。以下就是尧舜禹“三代之治”:

  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娶娵訾氏女,生挚。帝喾崩,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

  帝尧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黄收纯衣,彤车乘白马。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

  乃命羲、和,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分命羲仲,居郁夷,曰旸谷。敬道日出,便程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中春。其民析,鸟兽字微。申命羲叔,居南交。便程南为,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中夏。其民因,鸟兽希革。申命和仲,居西土,曰昧谷。敬道日入,便程西成。夜中,星虚,以正中秋。其民夷易,鸟兽毛毨。申命和叔;居北方,曰幽都。便在伏物。日短,星昴,以正中冬。其民燠,鸟兽氄毛。岁三百六十六日,以闰月正四时。信饬百官,众功皆兴。

  尧曰:“谁可顺此事?”放齐曰:“嗣子丹硃开明。”尧曰:“吁!顽凶,不用。”尧又曰:“谁可者?”讙兜曰:“共工旁聚布功,可用。”尧曰:“共工善言,其用僻,似恭漫天,不可。”尧又曰:“嗟,四岳,汤汤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有能使治者?”皆曰鲧可。尧曰:“鲧负命毁族,不可。”岳曰:“异哉,试不可用而已。”尧於是听岳用鲧。九岁,功用不成。

  尧曰:“嗟!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践朕位?”岳应曰:“鄙德忝帝位。”尧曰:“悉举贵戚及疏远隐匿者。”众皆言於尧曰:“有矜在民间,曰虞舜。”尧曰:“然,朕闻之。其何如?”岳曰:“盲者子。父顽,母嚚,弟傲,能和以孝,烝烝治,不至奸。”尧曰:“吾其试哉。”於是尧妻之二女,观其德於二女。舜饬下二女於妫汭,如妇礼。尧善之,乃使舜慎和五典,五典能从。乃遍入百官,百官时序。宾於四门,四门穆穆,诸侯远方宾客皆敬。尧使舜入山林川泽,暴风雷雨,舜行不迷。尧以为圣,召舜曰:“女谋事至而言可绩,三年矣。女登帝位。”舜让於德不怿。正月上日,舜受终於文祖。文祖者,尧大祖也。

  於是帝尧老,命舜摄行天子之政,以观天命。舜乃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遂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辩于群神。揖五瑞,择吉月日,见四岳诸牧,班瑞。岁二月,东巡狩,至於岱宗,祡,望秩於山川。遂见东方君长,合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脩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为挚,如五器,卒乃复。五月,南巡狩;八月,西巡狩;十一月,北巡狩:皆如初。归,至于祖祢庙,用特牛礼。五岁一巡狩,群后四朝。遍告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肇十有二州,决川。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眚灾过,赦;怙终贼,刑。钦哉,钦哉,惟刑之静哉!

  讙兜进言共工,尧曰不可而试之工师,共工果淫辟。四岳举鲧治鸿水,尧以为不可,岳彊请试之,试之而无功,故百姓不便。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於是舜归而言於帝,请流共工於幽陵,以变北狄;放驩兜於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於三危,以变西戎;殛鲧於羽山,以变东夷:四罪而天下咸服。

  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於天。尧辟位凡二十八年而崩。百姓悲哀,如丧父母。三年,四方莫举乐,以思尧。尧知子丹硃之不肖,不足授天下,於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硃病;授丹硃,则天下病而丹硃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尧崩,三年之丧毕,舜让辟丹硃於南河之南。诸侯朝觐者不之丹硃而之舜,狱讼者不之丹硃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丹硃而讴歌舜。舜曰“天也”,夫而後之中国践天子位焉,是为帝舜。

  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自从穷蝉以至帝舜,皆微为庶人。

  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爱後妻子,常欲杀舜,舜避逃;及有小过,则受罪。顺事父及後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解。

  舜,冀州之人也。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於寿丘,就时於负夏。舜父瞽叟顽,母嚚,弟象傲,皆欲杀舜。舜顺適不失子道,兄弟孝慈。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在侧。

  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於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舜居妫汭,内行弥谨。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甚有妇道。尧九男皆益笃。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尧乃赐舜絺衣,与琴,为筑仓廪,予牛羊。瞽叟尚复欲杀之,使舜上涂廪,瞽叟从下纵火焚廪。舜乃以两笠自扞而下,去,得不死。後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舜既入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瞽叟、象喜,以舜为已死。象曰“本谋者象。”象与其父母分,於是曰:“舜妻尧二女,与琴,象取之。牛羊仓廪予父母。”象乃止舜宫居,鼓其琴。舜往见之。象鄂不怿,曰:“我思舜正郁陶!”舜曰:“然,尔其庶矣!”舜复事瞽叟爱弟弥谨。於是尧乃试舜五典百官,皆治。

三代之史,重在尧舜。可见,司马迁和孔夫子的历史思路完全一致。上面的文言文一般人阅读有困难,现在把《古诗文网》的白话翻译推荐如下,可供参考:

黄帝的历史记录:

黄帝,是少典部族的子孙,姓公孙名叫轩辕。他一生下来,就很有灵性,出生不久就会说话,幼年时聪明机敏,长大后诚实勤奋,成年以后见闻广博,对事物看得清楚。

轩辕时代,神农氏的后代已经衰败,各诸侯互相攻战,残害百姓,而神农氏没有力量征讨他们。于是轩辕就习兵练武,去征讨那些不来朝贡的诸侯,各诸侯这才都来归从。而蚩尤在各诸侯中最为凶暴,没有人能去征讨他。炎帝想进攻欺压诸侯,诸侯都来归从轩辕。于是轩辕修行德业,整顿军旅,研究四时节气变化,种植五谷,安抚民众,丈量四方的土地,训练熊、罴、貔(pí,皮)、貅(xiū,休)、(chū,初)、虎等猛兽,跟炎帝在阪泉的郊野交战,先后打了几仗,才征服炎帝,如愿得胜。蚩尤发动叛乱,不听从黄帝之命。于是黄帝征调诸侯的军队,在涿鹿郊野与蚩尤作战,终于擒获并杀死了他。这样,诸侯都尊奉轩辕做天子,取代了神农氏,这就是黄帝。天下有不归顺的,黄帝就前去征讨,平定一个地方之后就离去,一路上劈山开道,从来没有在哪儿安宁地居住过。

黄帝往东到过东海,登上了丸山和泰山。往西到过空桐,登上了鸡头山。往南到过长江,登上了熊山、湘山。往北驱逐了荤粥(xūn yù,薰玉)部族,来到釜山与诸侯合验了符契,就在逐鹿山的山脚下建起了都邑。黄帝四处迁徙,没有固定的住处,带兵走到哪里,就在哪里设置军营以自卫。黄帝所封官职都用云来命名,军队号称云师。他设置了左右大监,由他们督察各诸侯国。这时,万国安定,因此,自古以来,祭祀鬼神山川的要数黄帝时最多。黄帝获得上天赐给的宝鼎,于是观测太阳的运行,用占卜用的蓍(shī,师)草推算历法,预知节气日辰。他任用风后、力牧、常先、大鸿等治理民众。黄帝顺应天地四时的规律,推测阴阳的变化,讲解生死的道理,论述存与亡的原因,按照季节播种百谷草木,驯养鸟兽蚕虫,测定日月星辰以定历法,收取土石金玉以供民用,身心耳目,饱受辛劳,有节度地使用水、火、木材及各种财物。他做天子有土这种属性的祥瑞征兆,土色黄,所以号称黄帝。

黄帝之后:

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建立自已姓氏的有十四人。

黄帝居住在轩辕山,娶西陵国的女儿为妻,这就是嫘祖。嫘祖是黄帝的正妃,生有两个儿子,他们的后代都领有天下:一个叫玄嚣,也就是青阳,青阳被封为诸侯,降居在江水;另一个叫昌意,也被封为诸侯,降居在若水。昌意娶了蜀山氏的女儿,名叫昌仆,生下高阳,高阳有圣人的品德。黄帝死后,埋葬在桥山,他的孙子,也就是昌意的儿子高阳即帝位,这就是颛顼帝。

颛顼帝高阳,是黄帝的孙子,昌意的儿子。他沉静稳练而有机谋,通达而知事理。他养殖各种庄稼牲畜以充分利用地力,推算四时节令以顺应自然,依顺鬼神以制定礼义,理顺四时五行之气以教化万民,洁净身心以祭祀鬼神。他往北到过幽陵,往南到过交阯,往西到过流沙,往东到过蟠木。各种动物植物,大神小神,凡是日月照临的地方,全都平定了,没有不归服的。

颛顼帝生的儿子叫穷蝉。颛顼死后,玄嚣的孙子高辛即位,这就是帝喾。

帝喾高辛,是黄帝的曾孙。高辛的父亲叫极,极的父亲叫玄嚣,玄嚣的父亲就是黄帝。玄嚣和极都没有登上帝位,到高辛时才登上帝位。高辛是颛顼的侄子。

高辛生来就很有灵气,一出生就叫出了自己的名字。他普遍施予恩泽于众人而不及其自身。他耳聪目明,可以了解远处的情况,可以洞察细微的事理。他顺应上天的意旨,了解下民之所急。仁德而且威严,温和而且守信,修养自身,天下归服。他收取土地上的物产,俭节地使用;他抚爱教化万民,把各种有益的事教给他们;他推算日月的运行以定岁时节气,恭敬地迎送日月的出入;他明识鬼神,慎重地加以事奉。他仪表堂堂,道德高尚。他行动合乎时宜,服用如同士人。帝喾治民,像雨水浇灌农田一样不偏不倚,遍及天下,凡是日月照耀的地方,风雨所到的地方,没有人不顺从归服。

帝喾娶陈锋氏的女儿,生下放勋。娶訾(jū zī,居资)氏的女儿,生下挚。帝喾死后,挚接替帝位。帝挚登位后,没有干出什么政绩,于是弟弟放勋登位。这就是帝尧。

帝尧,就是放勋。他仁德如天,智慧如神。接近他,就像太阳一样温暖人心;仰望他,就像云彩一般覆润大地。他富有却不骄傲,尊贵却不放纵。他戴的是黄色的帽子,穿的是黑色衣裳,朱红色的车子驾着白马。他能尊敬有善德的人,使同族九代相亲相爱。同族的人既已和睦,又去考察百官。百官政绩昭著,各方诸侯邦国都能和睦相处。

帝尧命令羲氏、和氏,遵循上天的意旨,根据日月的出没、星辰的位次,制定历法,谨慎地教给民众从事生产的节令。另外命令羲仲,住在郁夷,那个地方叫旸(yáng,阳)谷,恭敬地迎接日出,分别步骤安排春季的耕作。春分日,白昼与黑夜一样长,朱雀七宿(xiù,秀)中的星宿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春之时。这时候,民众分散劳作,鸟兽生育交尾。又命令羲叔,住在南交,分别步骤安排夏季的农活儿,谨慎地干好。夏至日,白昼最长,苍龙七宿中的心宿(又称大火)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夏之时。这时候,民众就居高处,鸟兽毛羽稀疏。又命令和仲,居住在西土,那地方叫做昧谷,恭敬地送太阳落下,有步骤地安排秋天的收获。秋分日,黑夜与白昼一样长,玄武七宿中的虚宿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秋之时。这时候,民众移居平地,鸟兽再生新毛。又命令和叔,住在北方,那地方叫做幽都,认真安排好冬季的收藏。冬至日,白昼最短,白虎七宿中的昴(mǎo,卯)宿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冬之时。这时候,民众进屋取暖,鸟兽长满细毛。一年有三百六十六天,用置闰月的办法来校正春夏秋冬四季。帝尧真诚地告诫百官各守其职,各种事情都办起来了。

尧说:“谁可以继承我的这个事业?”放齐说:“你的儿子丹朱通达事理。”尧说:“哼!丹朱么,他这个人愚顽、凶恶,不能用。”尧又问道:“那么还有谁可以?”驩兜说:“共工广泛地聚集民众,做出了业绩,可以用。”尧说;“共工好讲漂亮话,用心不正,貌似恭敬,欺骗上天,不能用。”尧又问:“唉,四岳啊,如今洪水滔天,浩浩荡荡,包围了高山,漫上了丘陵,民众万分愁苦,谁可以派去治理呢?”大家都说鲧可以。尧说:“鲧违背天命,毁败同族,不能用。”四岳都说:“就任用他吧,试试不行,再把他撤掉。”尧因此听从了四岳的建议,任用了鲧。鲧治水九年,也没有取得成效。

尧说:“唉!四岳:我在位已经七十年了,你们谁能顺应天命,接替我的帝位?”四岳回答说;“我们的德行鄙陋得很,不敢玷污帝位。”尧说:“那就从所有同姓异姓远近大臣及隐居者当中推举吧。”大家都对尧说:“有一个单身汉流寓在民间,叫虞舜。”尧说:“对,我听说过,他这个人怎么样?”四岳回答说;“他是个盲人的儿子。他的父亲愚昧,母亲顽固,弟弟傲慢,而舜却能与他们和睦相处,尽孝悌之道,把家治理好,使他们不至于走向邪恶。”尧说:“那我就试试他吧。”于是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他,从两个女儿身上观察他的德行。舜让她们降下尊贵之心住到妫(guī,规)河边的家中去,遵守为妇之道。尧认为这样做很好,就让舜试任司徒之职,谨慎地理顺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伦理道德,人民都遵从不违。尧又让他参与百官的事,百官的事因此变得有条不紊。让他在明堂四门接待宾客,四门处处和睦,从远方来的诸侯宾客都恭恭敬敬。尧又派舜进入山野丛林大川草泽,遇上暴风雷雨,舜也没有迷路误事。尧更认为他十分聪明,很有道德,把他叫来说道:“三年来,你做事周密,说了的话就能做到。现在你就登临天子位吧。”舜推让说自己的德行还不够,不愿接受帝位。正月初一,舜在文祖庙接受了尧的禅让。文祖也就是尧的太祖。

这时,尧年事已高,让舜代理天子之政事,借以观察他做天子是否合天意。舜于是通过观测北斗星,来考察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星的运行是否有异常,接着举行临时仪式祭告上帝,用把祭品放在火上烧的仪式祭祀天地四时,用遥祭的仪式祭祀名山大川,又普遍地祭祀了各路神祗。他收集起公侯伯子男五等侯爵所持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五种玉制符信,选择良月吉日,召见四岳和各州州牧,又颁发给他们。二月,舜去东方巡视,到泰山时,用烧柴的仪式祭祀东岳,用遥祭的仪式祭祀各地的名山大川。接着,他就召见东方各诸侯,协调校正四时节气、月之大小、日之甲乙,统一音律和长度、容量、重量的标准,修明吉、凶、宾、军、嘉五种礼仪,规定诸侯用五种圭壁、三种彩缯,卿大夫用羊羔、大雁二种动物,士用死雉作为朝见时的礼物,而五种圭璧,朝见典礼完毕以后仍还给诸侯。五月,到南方巡视;八月,到西方巡视;十一月,到北方巡视:都像起初到东方巡视时一样。回来后,告祭祖庙和父庙,用一头牛作祭品。以后每五年巡视一次,在其间的四年中,各诸侯国君按时来京师朝见。舜向诸侯们普遍地陈述治国之道,根据业绩明白地进行考察,根据功劳赐给车马衣服。舜开始把天下划分为十二个州,疏浚河川。规定根据正常的刑罚来执法,用流放的方法宽减刺字、割鼻、断足、阉割、杀头五种刑罚,官府里治事用鞭子施刑,学府教育用戒尺惩罚,罚以黄金可用作赎罪。因灾害而造成过失的,予以赦免;怙恶不悛、坚持为害的要施以刑罚。谨慎啊,谨慎啊,可要审慎使用刑罚啊!

驩兜曾举荐过共工,尧说“不行”,而驩兜还是试用他做工师,共工果然放纵邪僻。四岳曾推举鲧去治理洪水,尧说“不行”,而四岳硬说要试试看,试的结果是没有成效,所以百官都以为不适宜。三苗在江、淮流域及荆州一带多次作乱。这时舜巡视回来向尧帝报告,请求把共工流放到幽陵,以便改变北狄的风俗;把驩兜流放到崇山,以便改变南蛮的风俗;把三苗迁徙到三危山,以便改变西戎的风俗。把鲧流放到羽山,以便改变东夷的风俗:惩办了这四个罪人,天下人都悦服了。 尧在位七十年得到舜,又过二十年因年老而告退,让舜代行天子政务,向上天推荐。尧让出帝位二十八年后逝世。百姓悲伤哀痛,如同死了生身父母一般。三年之内,四方各地没有人奏乐,为的是悼念帝尧。尧了解自己的儿子丹朱不贤,不配传给他天下,因此才姑且试着让给舜。让给舜,天下人就都得到利益而只对丹朱一人不利;传给丹朱,天下人就会遭殃而只有丹朱一人得到好处。尧说:“我毕竟不能使天下人受害而只让一人得利”,所以最终还是把天下传给了舜。尧逝世后,三年服丧完毕,舜把帝位让给丹朱,自己躲到了南河的南岸。诸侯前来朝觐的不到丹朱那里去却到舜这里来,打官司的也不去找丹朱却来找舜,歌颂功德的,不去歌颂丹朱却来歌颂舜。舜说“这是天意呀”,然后才到了京都,登上天子之位,这就是舜帝。

舜帝的高尚品德和历史功勋:

虞舜,名叫重华。重华的父亲叫瞽叟,瞽叟的父亲叫桥牛,桥牛的父亲叫句(gōu,勾)望,句望的父亲叫敬康,敬康的父亲叫穷蝉。穷蝉的父亲是颛顼帝,颛顼的父亲是昌意:从昌意至舜是七代了。自从穷蝉为帝之后一直到舜帝,中间几代地位低微,都是平民。

舜的父亲瞽叟是个瞎子,舜的生母死后,瞽叟又续娶了一个妻子生下了象,象桀骜不驯。瞽叟喜欢后妻的儿子,常常想把舜杀掉,舜都躲过了;赶上有点小错儿,就会遭到重罚。舜很恭顺地侍奉父亲、后母及后母弟,一天比一天地忠诚谨慎,没有一点懈怠。

舜,是冀州人。舜在历山耕过田,在雷泽打过鱼,在黄河岸边做过陶器,在寿丘做过各种家用器物,在负夏跑过买卖。舜的父亲瞽叟愚昧,母亲顽固,弟弟象桀骜不驯,他们都想杀掉舜。舜却恭顺地行事,从不违背为子之道,友爱兄弟,孝顺父母。他们想杀掉他的时候,就找不到他;而有事要找他的时候,他又总是在身旁侍候着。

舜二十岁时,就因为孝顺出了名。三十岁时,尧帝问谁可以治理天下,四岳全都推荐虞舜,说这个人可以。于是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了舜来观察他在家的德行,让九个儿子和他共处来观察他在外的为人。舜居住在妫水岸边,他在家里做事更加谨慎。尧的两个女儿不敢因为自己出身高贵就傲慢地对待舜的亲属,很讲究为妇之道。尧的九个儿子也更加笃诚忠厚。舜在历山耕作,历山人都能互相推让地界;在雷泽捕鱼,雷泽的人都能推让便于捕鱼的位置;在黄河岸边制做陶器,那里就完全没有次品了。一年的功夫,他住的地方就成为一个村落,二年就成为一个小城镇,三年就变成大都市了。见了这些,尧就赐给舜一套细葛布衣服,给他一张琴,为他建造仓库,还赐给他牛和羊。瞽叟仍然想杀他,让舜登高去用泥土修补谷仓,瞽叟却从下面放火焚烧。舜用两个斗笠保护着自己,像长了翅膀一样跳下来,逃开了,才得以不死。后来瞽叟又让舜挖井,舜挖井的时候,在侧壁凿出一条暗道通向外边。舜挖到深处,瞽叟和象一起往下倒土填埋水井,舜从旁边的暗道出去,又逃开了。瞽叟和象很高兴,以为舜已经死了。象说:“最初出这个主意的是我。”象跟他的父母一起瓜分舜的财产,说:“舜娶过来尧的两个女儿,还有尧赐给他的琴,我都要了。牛羊和谷仓都归父母吧。”象于是住在舜的屋里,弹着舜的琴。舜回来后去看望他。象非常惊愕,继而又摆出闷闷不乐的样子,说:“我正在想念你呢,想得我好心闷啊!”舜说:“是啊,你可真够兄弟呀!”舜还像以前一样待奉父母,友爱兄弟,而且更加恭谨。这样,尧才试用舜去理顺五种伦理道德和参与百官的事,都干得很好。


关于三皇五帝的划分,有一个不很常见却很有意思的分法:

三皇是伏羲氏、神农氏和轩辕氏,五帝是颛顼、帝喾和尧舜禹。

这是对中国上古历史的一个特殊分期。汉代五行家有一个“五行学说"和“五帝系统”相匹配的历史解释:

东方“伏羲氏”乃青帝“木德王”,南方“神农氏”乃炎帝“火德王”(或曰火神祝融),西方白帝少昊“金天氏”,北方黑帝“水德王”为颛顼(或曰水神共工),中央之帝乃黄帝“土德王”。可见。轩辕氏黄帝乃是集大成者。五行家的“五帝系统”综合了“三皇五帝”,抽象第揭示了一个远古历史模型。“三皇五帝时代”本来就是一个非常久远而又十分漫长的混乱时代,前后叠加,上下交融,人神混合、人兽不分,现代所谓“猿人时代”颇为相似,“贤愚相杂”是常态,落后中有先进,先进中有落后,原始社会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往往很顽固地残存在后代历史之中,并且常常发挥很重要的作用。譬如,在今天汉族的道教文化和藏族苯教的原始文化中依然保留了原始古老的祭祀仪式和非常神秘的文化习惯。发源于欧洲的奥林匹克体育比赛(奥运会)最具原始祭祀意义的火炬点火仪式,就是最古老的文化传统显示出现代时尚的非凡魅力。由此可见,越是古老的历史文化就越有现代意义。今日中国,面临全面现代化的“新时代”,研究三皇五帝的历史文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从古至今,关于三皇五帝的不同说法各有道理,都是对中华远古历史的不同角度的解读和认识。

温故知新,继往开来。重新研究三皇五帝的历史文化正是“不忘初心”的体现。回顾中华民族的历史起点,继承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推陈出新,开辟全球一体化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新时代吧,斯其时也。


我们常说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炎帝的后裔有很多卓越的英雄人物:火神祝融、水神公共、战神蚩尤和刑天等等。黄帝的后裔有颛顼和帝喾,有尧舜禹,特别是尧舜。《史记》对此有详细记载:

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世得其利,谓之“八恺”。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世谓之“八元”。此十六族者,世济其美,不陨其名。至於尧,尧未能举。舜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

  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浑沌。少暤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天下谓之檮杌。此三族世忧之。至于尧,尧未能去。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天下谓之饕餮。天下恶之,比之三凶。舜宾於四门,乃流四凶族,迁于四裔,以御螭魅,於是四门辟,言毋凶人也。

  舜入于大麓,烈风雷雨不迷,尧乃知舜之足授天下。尧老,使舜摄行天子政,巡狩。舜得举用事二十年,而尧使摄政。摄政八年而尧崩。三年丧毕,让丹硃,天下归舜。而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倕、益、彭祖自尧时而皆举用,未有分职。於是舜乃至於文祖,谋于四岳,辟四门,明通四方耳目,命十二牧论帝德,行厚德,远佞人,则蛮夷率服。舜谓四岳曰:“有能奋庸美尧之事者,使居官相事?”皆曰:“伯禹为司空,可美帝功。”舜曰:“嗟,然!禹,汝平水土,维是勉哉。”禹拜稽首,让於稷、契与皋陶。舜曰:“然,往矣。”舜曰:“弃,黎民始饥,汝后稷播时百穀。”舜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驯,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在宽。”舜曰:“皋陶,蛮夷猾夏,寇贼奸轨,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度,五度三居:维明能信。”舜曰:“谁能驯予工?”皆曰垂可。於是以垂为共工。舜曰:“谁能驯予上下草木鸟兽?”皆曰益可。於是以益为朕虞。益拜稽首,让于诸臣硃虎、熊罴。舜曰:“往矣,汝谐。”遂以硃虎、熊罴为佐。舜曰:“嗟!四岳,有能典朕三礼?”皆曰伯夷可。舜曰:“嗟!伯夷,以汝为秩宗,夙夜维敬,直哉维静絜。”伯夷让夔、龙。舜曰:“然。以夔为典乐,教稺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毋虐,简而毋傲;诗言意,歌长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能谐,毋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舜曰:“龙,朕畏忌谗说殄伪,振惊朕众,命汝为纳言,夙夜出入朕命,惟信。”舜曰:“嗟!女二十有二人,敬哉,惟时相天事。”三岁一考功,三考绌陟,远近众功咸兴。分北三苗。

此二十二人咸成厥功:皋陶为大理,平,民各伏得其实;伯夷主礼,上下咸让;垂主工师,百工致功;益主虞,山泽辟;弃主稷,百穀时茂;契主司徒,百姓亲和;龙主宾客,远人至;十二牧行而九州莫敢辟违;唯禹之功为大,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各以其职来贡,不失厥宜。方五千里,至于荒服。南抚交阯、北发,西戎、析枝、渠廋、氐、羌,北山戎、发、息慎,东长、鸟夷,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於是禹乃兴九招之乐,致异物,凤皇来翔。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於苍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舜之践帝位,载天子旗,往朝父瞽叟,夔夔唯谨,如子道。封弟象为诸侯。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於天。十七年而崩。三年丧毕,禹亦乃让舜子,如舜让尧子。诸侯归之,然後禹践天子位。尧子丹硃,舜子商均,皆有疆土,以奉先祀。服其服,礼乐如之。以客见天子,天子弗臣,示不敢专也。

  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故黄帝为有熊,帝颛顼为高阳,帝喾为高辛,帝尧为陶唐,帝舜为有虞。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契为商,姓子氏。弃为周,姓姬氏。

  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於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顾弟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於他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

参考《古诗文网》翻译如下:

从前高阳氏有富于才德的子孙八人,世人得到他们的好处,称之为八恺,意思就是八个和善的人。高辛氏有有才德的子孙八人,世人称之为“八元”,意思就是八个善良的人。这十六个家族的人,世世代代保持着他们先人的美德,没有败落他们先人的名声。到尧的时候,尧没有举用他们。舜举用了八恺的后代,让他们掌管土地的官职,以处理各种事务,都办得有条有理。舜又举用了八元的后代,让他们向四方传布五教,使得做父亲的有道义,做母亲的慈爱,做兄长的友善,做弟弟的恭谨,做儿子的孝顺,家庭和睦,邻里真诚。

从前帝鸿氏有个不成材的后代,掩蔽仁义,包庇残贼,好行凶作恶,天下人称他为浑沌。意思是说他野蛮不开化。少皞氏也有个不成材的后代,毁弃信义,厌恶忠直,喜欢邪恶的言语,天下人称他为穷奇,意思是说他怪异无比。颛顼氏有个不成材的后代,不可调教,不懂得好话坏话,天下人称他为梼杌,意思是说他凶顽绝伦。这三族,世人都害怕。到尧的时候,尧没有把他们除掉。缙云氏有个不成材的后代,贪于饮食,图于财货,天下人称之为饕餮,意思是说他贪得无厌。天下人憎恨他,反他与上面说的三凶并列在一起称为四凶。舜在四门接待四方宾客时,流放了这四个凶恶的家族,把他们赶到了边远地区,去抵御害人的妖魔,从此开放了四门,大家都说没有恶人了。

舜进入山林的时候,遇到暴风雷雨也不迷路误事,尧于是才知道了凭着舜的才能是可以把天下传授给他的。尧年纪大了,让舜代行天子之政,到四方去巡视。舜被举用掌管政事二十年,尧让他代行天子的政务。代行政务八年,尧逝世了。服丧三年完毕,舜让位给丹朱,可是天下人都来归服舜。禹、皋陶(yáo,姚)、契、后稷、伯夷、夔(kuí,奎)、龙、倕、益、彭祖,从尧的时候就都得到举用,却一直没有职务。于是舜就到文祖庙,与四岳商计,开放四门,了解勾通四方的情况,他让十二州牧讨论称帝应具备的功德,他们都说要办有大德的事,疏远巧言谄媚的小人,这样,远方的外族就都会归服。舜对四岳说:“有谁能奋发努力,建立功业,光大帝尧的事业,授给他官职辅佐我办事呢?”四岳都说:“伯禹为司空,可以光大帝尧的事业。”舜说:“嗯,好!禹,你去负责平治水土,一定要努力办好啊!”禹跪地叩头拜谢,谦让给稷、契和皋陶。舜说:“好了,去吧!”舜说:“弃,黎民正在挨饿受饥,你负责农业,去教他们播种百谷吧。”舜说:“契,百官不相亲爱,五伦不顺,你担任司徒,去谨慎地施行五伦教育,做好五伦教育,在于要宽厚。”舜又说:“皋陶,蛮夷侵扰中原,抢劫杀人,在我们的境内外作乱,你担任司法官,五刑要使用得当,根据罪行轻重,大罪在原野上执行,次罪在市、朝内执行,同族人犯罪送交甸师氏处理;五刑宽减为流放的,流放的远近要有个规定,按罪行轻重分别流放到四境之外、九州之外和国都之外。只有公正严明,才能使人信服。”舜问:“那么谁能管理我的各种工匠?”大家都说垂可以。于是任命垂为共工,统领各种工匠。舜又问:“谁能管理我山上泽中的草木鸟兽?”大家都说益行。于是任命益为朕虞,主管山泽。益下拜叩头,推让给朱虎、熊罴。舜说:“去吧,你行。”就让朱虎、熊罴做他的助手。舜说:“喂,四岳,有谁能替我主持天事、地事、人事三种祭祀?”大家都说伯夷可以。舜说:“喂,伯夷,我任命你担秩宗,主管祭祀,要早晚虔敬,要正直,要肃穆清洁。”伯夷推让给夔、龙,舜说:“那好,就任命夔为典乐,掌管音乐,教育贵族子弟,要正直而温和,宽厚而严厉,刚正却不暴虐,简捷却不傲慢;诗是表达内心情感的,歌是用延长音节来咏唱诗的,乐声的高低要与歌的内容相配合,还要用标准的音律来使乐声和谐。八种乐器的声音谐调一致,不要互相错乱侵扰,这样,就能通过音乐达到人与神相和的境界啦。”夔说:“呣,我轻重有节地敲起石罄,各种禽兽都会跟着跳起舞来的。”舜说:“龙,我非常憎恶那种诬陷他人的坏话和灭绝道义的行为,惊扰我的臣民,我任命你为纲言官,早晚传达我的旨命,报告下情,一定要诚实。”舜说:“喂,你们二十二个人,要谨守职责,时时辅佐我做好上天交付的治国大事。”此后,每三年考核一次功绩,经过三次考核,按照成绩升迁或贬黜,所以,不论远处近处,各种事情都振兴起来了。又根据是否归顺,分解了三苗部族。

这二十二人个个成就功业:皋陶担任大理,掌管刑法,断案平正,人们都佩服他能按情据实断理;伯夷主持礼仪,上上下下能都够礼让;垂担任工师,主管百工,百工都能做好自己的工作;益担任虞,主管山泽,山林湖泽都得到开发;弃担任稷,主管农业,百谷按季节茂盛成长;契担任司徒,主管教化,百官都亲善和睦;龙主管接待宾客,远方的诸侯都来朝贡;舜所置十二州牧做事,禹所定九州内的民众没有谁违抗。其中禹的功劳最大,开通了九座大山,治理了九处湖泽,疏浚了九条河流,辟定了九州方界,各地都按照应缴纳的贡物前来进贡,没有不恰当的。纵横五千里的领域,都受到安抚,直到离京师最远的边荒地区。那时,南方安抚到交阯、北发,西方安抚到戎、析枝、渠廋、氐、羌,北方安抚到山戎、发、息慎,东方安抚到长、鸟夷,四海之内,共同称颂帝舜的功德。于是禹创制《九招》乐曲歌颂舜的功德,招来了祥瑞之物,凤凰也飞来,随乐声盘旋起舞。天下清明的德政都从虞之物,凤凰也飞来,随乐声盘旋起舞。天下清明的德政都从虞舜帝开始。

舜二十岁时因为孝顺而闻名,三十岁时被尧举用,五十岁时代理天子政务,五十八岁时尧逝世,六十一岁时接替尧登临天子之位。登位三十九年,到南方巡视,在南方苍梧的郊野逝世。葬埋在长江南岸的九嶷山,这就是零陵。舜登临帝位之后,乘着有天子旗帜的车子去给父亲瞽叟请安,和悦恭敬,遵循为子之孝道。又把弟弟象封在有鼻为诸侯。舜的儿子商均不成材,舜就事先把禹推荐给上帝。十七年后舜逝世。服丧三年完毕,禹也把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就跟舜让给尧的儿子时的情形一样。诸侯归服禹,这样,禹就登临了天子之位。尧的儿子丹朱,舜的儿子商均分别在唐和虞得到封地,来奉祀祖先。禹还让他们穿自己家族的服饰,用自己家族的礼乐仪式。他们以客人的身份拜见天子,天子也不把他们当臣下对待,以表示不敢专擅帝位。

从黄帝到舜、禹,都是同姓,但立了不同的国号,为的是彰明各自光明的德业。所以,黄帝号为有熊,帝颛顼号为高阳,帝喾号为高辛,帝尧号为陶唐,帝舜号为有虞。帝禹号为夏后,而另分出氏,姓姒氏。契为商始祖,姓子氏。弃为周始祖,姓姬氏。

太史公说:学者们很多人都称述五帝,五帝的年代已经很久远了。《尚书》只记载着尧以来的史实;而各家叙说黄帝,文字粗疏而不典范,士大夫们也很难说得清楚。孔子传下来的《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读书人有的也不传习。我曾经往西到过空桐,往北路过涿鹿,往东到过大海,往南渡过长江、淮水,所到过的地方,那里的老前辈们都往往谈到他们各自所听说的黄帝、尧、舜的事迹,风俗教化都有不同,总起来说,我认为那些与古文经籍记载相符的说法,接近正确。我研读了《春秋》、《国语》,它们对《五帝德》、《帝系姓》的阐发都很明了,只是人们不曾深入考求,其实它们的记述都不是虚妄之说。《尚书》残缺已经有好长时间了,但散轶的记载却常常可以从其他书中找到。如果不是好学深思,真正在心里领会了它们的意思,想要向那些学识浅薄,见闻不广的人说明白,肯定是困难的。我把这些材料加以评议编次,选择了那些言辞特别雅正的,著录下来,写成这篇本纪,列于全书的开头。

记曰:

帝出少典,居于轩丘。既代炎历,遂禽蚩尤。高阳嗣位,静深有谋。小大远近,莫不怀柔。爰洎帝喾,列圣同休。帝挚之弟,其号放勋。就之如日,望之如云。郁夷东作,昧谷西曛。明扬仄陋,玄德升闻。能让天下,贤哉二君!

参考资料:

1、李学勤:《史记  五帝本纪》讲稿,三联书店2012年8月第一版。

2、夏    鼐:《中国文明的起源》,中华书局2009年第一版。

3、钱    穆:《黄帝》,三联书店2012年7月第三版。

4、中华书局:《中国历史的童年》,中华书局出版1982年第一版。

5、王    和:《中国早期国家史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9月第一版。

6、皇甫谧:《帝王世纪》。

7、皇甫谧:《皇甫谧遗著集》,商务印书馆2007年7月第一版。

8、杜金鹏、杨菊花:《中国史前遗宝》,上海文化出版社2000年7月第一版。

9、钱   穆:《国史大纲》,商务印书馆1998年第一版。

10、李缙云:《李学勤学术文化随笔》,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1月第一版。

11、周谷城:《中国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8月第一版。

12、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6月第一版。

13、饶宗颐:《符号、初文与字母——汉字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3月第一版。

14、中共陇南市委:《山水陇南》,甘肃文化出版社2005年12月第一版。

15、张津梁主编:《文明曙光》,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

      天水历史文化丛书:大地湾遗址与天水远古文化。

16、张津梁主编:《大哉羲皇》,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

17、《尚书》(全三册),中华书局1998年8月第一版。

18、《中华文明史》(全五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89年10月第一版。


注释:皇、帝、王三个古汉字的涵义以及与君四个汉字的涵义比较

一、皇

《說文》大也。《風俗通》天也。《爾雅·釋天疏》尊而君之,則稱皇天。《書·大禹謨》皇天眷命。

又《湯誥》惟皇上帝。《傳》皇,大。上帝,天也。

又三皇,伏犧,神農,黃帝是也。《尚書·序疏》稱皇者,以皇是美大之名。言大於帝也。《風俗通》三皇道德元泊,有似皇天,故稱曰皇。皇者,中也,光也,弘也。

又有天下者之通稱。《爾雅·釋詁》君也。《白虎通》號也。號之爲皇者,煌煌人莫違也。《書·呂》皇帝淸問下民。《詩·大雅》皇王維辟。《春秋·繁露》德侔天地者稱皇帝。《蔡邕·獨斷》皇帝,至尊之稱也。上古天子庖犧氏,神農氏稱皇。堯,舜稱帝。夏,殷,周稱王。秦幷以爲號,漢因之不改。《前漢·高帝紀》漢王卽皇帝位,尊王后曰皇后,太子曰皇太子,又尊太公爲太上皇。《註》太上,極尊之稱。天子之父,故號曰皇。不預冶國,故不言帝。《明制》太子稱皇,諸王以下不稱皇,皇族各戚屬宗人府掌之。

又《禮·曲禮》祭王父曰皇祖考,王母曰皇祖妣,父曰皇考,母曰皇妣,夫曰皇辟。《註》更設稱號,尊神異于人也。

又《宋史·眞宗紀》祥符五年,親祀玉皇於朝元殿。《註》玉皇,天帝聖號。

又《鴻苞博蒐》佛一稱覺皇。

又《博雅》美也。《詩·大雅》思皇多士。

又《爾雅·釋言》皇正也。《詩·豳風》四國是皇。

又莊盛也。《儀禮·聘禮》賔入門皇。

又美盛貌。《詩·大雅》穆穆皇皇。

又猶煌煌也。《詩·小雅》皇皇者華。《爾雅·釋言》皇,華也。《疏》草木之華一名皇。


二、帝:

《说文》諦也。王天下之號也。从丄朿聲。,古文帝。古文諸丄字皆从一,篆文皆从二。,古文上字。示辰龍童音章皆从古文丄。都計切

《說文》諦也。王天下之號也。《爾雅·釋詁》君也。《白虎通》德合天者稱帝。《書·堯典序》昔在帝堯,聰明文思,光宅天下。《疏》帝者,天之一名,所以名帝。帝者,諦也。言天蕩然無心,忘于物我,公平通遠,舉事審諦,故謂之帝也。五帝道同于此,亦能審諦,故取其名。《呂氏春秋》帝者,天下之所適。王者,天下之所往。《管子·兵法篇》察道者帝,通德者王。《史記·高帝紀》乃卽皇帝位汜水之南。《註》蔡邕曰:上古天子稱皇,其次稱帝。

又諡法:《史記·正義》德象天地曰帝。

又上帝,天也。《易·鼎卦》聖人亨,以享上帝。《書·舜典》肆類于上帝。

又五帝,神名。《周禮·春官·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註》蒼帝曰靈威仰,赤帝曰赤熛怒,黃帝曰含樞紐,白帝曰白招拒,黑帝曰汁光紀。《家語》季康子問五帝之名。孔子曰:天有五行,金木水火土,分時化育以成萬物。其神謂之五帝。

帝 dì

〈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花蒂的全形。上面象花的子房,中间象花萼(花瓣外面的绿片)。下面下垂的象雌雄花蕊。本义:花蒂)

(2) 天帝,上帝。宗教或神话中称主宰万物的神。最高的天神。古人想像中宇宙万物的主宰 [the supreme Being]

帝,上帝,天之神也。——《字汇》

帝命不时。——《诗·大雅·文王》

(3) 又

在帝左右。

兆五帝于四郊。——《周礼·大宗伯》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列子·汤问》

(4) 又如:帝乡(传说中天帝居住的仙乡);帝君(古人对神的尊称);帝江(传说中的神名。居于“天山”)

(5) 君主,皇帝 [monarch;emperor]

帝,王天下之号也。——《说文》

帝,君也。——《尔雅》

帝乙归妹。——《易·泰》

安帝雅闻 衡善求学。——《后汉书·张衡传》

争强为帝。——《战国策·赵策》

动词涵义:

帝 dì

〈动〉

(1) 称帝,为帝 [respect oneself as emperor]

陛下承大乱之极,受命而帝,兴明祖宗。——《后汉书》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汉· 贾谊《过秦论》

(2) 尊奉为帝 [respect as emperor]

不敢复言帝秦!——《战国策·赵策三》


三、王:

《说文》天下所歸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參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貫三爲王。”凡王之屬皆从王。,古文王。李陽冰曰:“中畫近上。王者,則天之義。”雨方切


(王) 天下所歸往也。見白虎通。王往曡韵。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參通之者、王也。見春秋露。引之說字形也。韋昭注國語曰。參、三也。孔子曰。一貫三爲王。又引孔子語證董說。凡王之屬皆从王。雨方切。十部。

又《諡法》仁義所往曰王。

 王 wáng

〈名〉

(1) (象形字。王字的甲骨文为斧钺之形,斧钺为礼器,象征王者之权威。本义:天子、君主)

(2) 殷周时代对帝王的称呼 [emperor;monarch]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诗·小雅·北土》

厉王虐,国人谤王。——《国语·周语上》

王,天下所归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说文》

王,天子也。——《释名》

王,有天下曰王。帝与王一也。周衰,列国皆僭号自王。 秦有天下,遂自尊为皇帝。 汉有天下,因 秦制称帝,封同姓为王,名始乱矣。——《六书故》

故百王之法不同。——《荀子·王霸》

制其守宰,不制其侯王。——柳宗元《封建论》

以王命聚之。——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又如:王公(天子与诸侯;泛指达官贵人);王土(天子的土地);王士(天子的士民);王宇(天子的宫殿);王志(天子的意向);王车(王之车乘)

(4) 春秋时,楚、吴、越等诸侯国国君也开始称“王”,战国时各诸侯国国君普遍称“王” [king]

越王勾践栖于 会稽之上。——《国语·越语上》

请勾践女女于王。

王好战,请以战喻。——《孟子·梁惠王上》

(5) 又如:王人(国君);王女(古时封王者之女);王吏(天子或国君的官吏);王使(天子或王侯的使者);王政(国君的政令);王妃(侯王、太子之配偶;帝王之妾,位次于皇后)

(6) 从秦代开始,天子改称“皇帝”,“王”便成了对贵族或功臣的最高封爵,即诸侯王 [prince]

赐号称王。——《汉书·李广苏建传》

王侯以下。——《后汉书·张衡传》

(7) 又如:西汉初,刘濞被封为吴王;韩信先被封为齐王,后改为楚王

(8) 朝廷 [court]。如:王庭,王廷(朝廷);王役,王徭(朝廷的徭役);王务(朝廷的公事);王机(朝廷的政事);王体(朝廷的大政方针)

(9) 王朝 [dynasty]。如:王轨(王朝的秩序、制度);王制(王朝的制度);王灵(王朝的威德)

(10) 首领;同类中最突出者 [chief]

王久不至。——唐· 李朝威《柳毅传》

(11) 又如:擒贼先擒王;乐器之王;拜他为王

(12) 中国古代对祖父母的尊称 [grandfather,grandmother]

父之考为王父,父之妣为王母,王父之考为曾祖王父,王父之妣为曾祖王母,曾祖王父之考,为高祖王父…。——《尔雅》

(13) 统治者,主宰者 [ruler]。如:王化(以仁义治天下的教化);王官(宗藩王府的小职官)

(14) 冠军 [champion]。如:拳王

动词涵义:

王 wàng

〈动〉

(1) 统治、领有一国或一地 [rule]

王此大邦,克顺克比。——《诗·大雅》

欲王关中。——《史记·项羽本纪》

秦地可尽王。

沛公为 汉王,王 巴、 蜀。——《史记·留侯世家》

(2) 作皇帝,称王 [be emperor]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公孙丑上》

周不法 商, 夏不法 虞,三代异势,而皆可以王。——《商君书》

(3) 胜过 [surpass]

常季曰:“彼兀者也,而王先生,其与庸亦远矣。”——《庄子》

(4) 另见 wáng

四、君:

君 jūn

〈名〉

(1) (会意。从尹,从口。“尹”,表示治事;从“口”,表示发布命令。合起来的意思是:发号施令,治理国家。本义:君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2) 古代大夫以上据有土地的各级统治者的通称 [sovereign;ruler]

君,尊也。——《说文》

赏庆刑威曰君。——《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君也者,掌令者也。——《春秋繁露》

君者,治辨之主也。——《荀子·礼论》

君帝清问下民。——《书·吕刑》

克长克君。——《诗·大雅·皇矣》

二十余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思得明君。——《三国志·诸葛亮传》

则忧其君。——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身名君宠。——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尧舜之君;欺君罔上;贤君;暴君;昏君;国君;君臣;明君;君王(古时对帝王的一种尊称);君伐(君王的功绩);君位(国君之位);君长(国君与卿大夫;天子或诸侯);君体(人主的体统);君德(人主的德行或恩德);君侯(古代对列侯的尊称);君公(诸侯);君父(对父为国君者的称呼);君子医(术精德高的名医)

(4) 封建制度的一种尊号,尤指君主国家所封的称号或封号 [lord]

君以十五之地存。——《战国策·魏策》

(5) 又如:平原君;春申君;武安君

(6) 引申为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your]

君有疾。——《韩非子·喻老》

君之病在肌肤。

君之病在肠胃。

况君前途尚可。——《世说新语·自新》

落花时节又逢君。——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7) 又如:诸君;李君;王君;祝君早安;请君光临;君子不羞当面(君子不以当面把话说清楚为羞)

(8) 夫妇之间的尊称 [sir;husband;wife]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杜甫《新婚别》

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夜雨寄北》

(9) 又如:夫君;君姑(古时妻子称丈夫的母亲);君舅(古时妻子称丈夫的父亲)

(10) 主体 [master]。如:君声(指五音中的宫声。据《礼记》所载: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君指(左手的中指)

(11) 姓。如:君平(指严君平。西汉时隐士,名遵,蜀(四川)人。汉成帝时在成都卜筮,每天得百钱后即闭门读《老子》,著书十余万言。一生不愿为官)

词性变化

◎ 君 jūn

〈动〉

(1) 主宰、统治 [dominate]

君之宗之。——《诗·大雅·公刘》

(2) 又如:君火(中医称主宰神明之火)


《說文》尊也。从尹,發號,故从口。《白虎通》君者,羣也,羣下歸心也。《易·師卦》大君有命。《書·大禹謨》皇天眷命,奄有四海,爲天下君。

又凡有地者,皆曰君。《儀禮·子夏傳》君,至尊也。《註》天子,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晉語》三世仕家君之。

又夫人亦稱君。《詩·鄘風》我以爲君。《傳》君國小君。《箋》夫人對君稱小君。《論語》邦君之妻,邦人稱之曰君夫人。稱諸異邦曰寡小君,異邦人稱之亦曰君夫人。

又子稱父母曰君。《易·家人》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

又子孫稱先世皆曰君。《孔安國·尚書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

又兄稱弟曰君。《杜牧·爲弟墓誌》君諱顗。

又妾稱夫曰君。《禮·內則》君已食徹焉。《註》此謂士大夫之妾也。《儀禮·喪服》妾謂君。《註》妾謂夫爲君者,不得體之,加尊之也,雖士亦然。《疏》以妻得體之,得名爲夫,妾雖接見於夫,不得體敵,故加尊之,而名夫爲君。

又婦稱夫亦曰君。《古樂府》十七爲君婦。

又夫稱婦曰細君。《前漢·東方朔傳》歸遺細君,又何仁也。

又上稱下亦曰君。《史記·申屠嘉傳》上曰:君勿言吾私之。

又封號曰君。《史記·商君傳》秦封之於商十五邑,號爲商君。

又婦人封號亦曰君。《史記·外戚世家》尊皇太后母臧兒爲平原君。

又彼此通稱亦曰君。《史記·司馬穰苴傳》百姓之命,皆懸於君。君謂莊賈也。

又《張儀傳》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蘇君。

又隱士就聘者曰徵君。《後漢·逸民韓康傳》亭長以韓徵君當至。

又《諡法》慶賞威曰君,從之成羣曰君。

又君子,成德之稱。《易·乾卦》君子,終曰乾乾。《論語》不亦君子乎。《註》君子,成德之名。

又姓。《正字通》明有君助。

又叶姑員切,音涓。《劉向·烈女傳》引過推讓,宣王悟焉。夙夜崇道,爲中興君。

附注:关于陇南甘南一带的历史地理研究资料

最新动态,仅供参考 !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中国南北过渡带综合科学考察”(2017FY100900)首席科学家张百平主持了第七分会场“中国南北过渡带的科学问题与研究,”并作了题为“中国南北过渡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的报告,首次归纳概括了南北过渡带研究面临的十大科学问题,为中国南北过渡带的地理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框架和前景。

以秦岭-大巴山为主体的中国南北过渡带,跨越暖温带与亚热带,涉及陕、甘、豫、川、渝、鄂六省市,是我国大陆上最重要的地理-生态过渡带,具有高度的环境复杂性、生物多样性和气候敏感性。它既是一个完整的地理、地貌单元,又是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还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界线(秦岭),并被认为是暖温带和亚热带之间的重要分界线。它对于我国地理格局的形成、生物区系的演化、自然资源的分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秦巴山区包含了南水北调工程中线的水源区(汉江上游),其环境与发展直接关系到南水北调中线的水安全甚至国家生态安全。同时,该区也是我国14个连片特困区之一,而且是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内部差异最大的连片特困片,对于我国扶贫开发和区域发展具有指标性意义,关系到我国反贫困战略的成败。

——秦巴山地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意义和地位?

在中国历史上,周、秦、汉、唐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们的形成和发展,都与秦巴山地密不可分。秦帝国的缔造者们就出自西秦岭,在经营关中盆地过程中,跨越秦巴山地,对巴蜀的征服,是秦帝国发展壮大的关键一步。汉朝就直接发源于秦巴山地内部的汉中盆地。北宋之后,政治和经济中心才向东部平原移动。毫无疑问,秦巴山地及其河谷地就是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萌发、定型和高度发展的主要舞台,对于古代与现代国家的成长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汉中盆地及人们开拓的大量古道(米仓古道、褒斜道、子午道、陈仓道等)以及沿着古道的活动,都是历史发展的重要节点和通道。秦陇文化、巴蜀文化、楚汉文化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发展过程中,从来没有哪座山像秦岭-大巴山那样给我们的历史打下了那么深重的印记。研究中华民族文明的发展与历史,离开秦巴山地根本就无法进行。

西秦岭的地理结构与华夏文明起源的关系?

中华文明的萌发到夏朝这一阶段称为上古文明。由于缺乏实时的文字记录,也由于过于久远,这个时代的发展难以考证。神话就成为这个阶段的典型描述。但是,这一阶段正是中华文明的萌发时期,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因而是中华文明完整历史序列不可缺失的一部分。神话虽有夸张的部分,但代表的人物和事件,总体上应该具有可信性。不能由于神话传说,就否定上古文明的存在。否则,中华文明就是没有源头的文明。这既不可能,也很荒唐。中华古籍浩瀚如海,剥去神话的迷雾,真实的上古历史就在其中。准确解读这些文献,一定存在很多困难和挑战,但是如果与地理环境以及现代地理学方法紧密结合,或者称为“古籍的现代地理学透视”,再配合考古成果,实现真正的史地结合,一定可以揭示出上古文明的真实历史。西秦岭之中以徽成盆地为主体的陇南地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地貌以中低山、丘陵、宽谷为主,喀斯特洞穴发育,特别是处于多条大河上游甚至源区,极为符合上古人类生活和生存的需要,也与绝大部分古文献记录的上古“神话”人物及活动区域极为吻合,无疑是研究上古文明的关键地区,非常有希望在这里填补中华文明早期的历史。其中古昆仑山的意义和西汉水的历史价值特别需要关注,它们很可能是上古文明研究的重要突破口。

附:中秋怀古

中秋怀古望九州,岁月秋分志未酬。

盛德乾坤成教化,文章礼乐自风流。

三皇亘古存真朴,五帝至今启宏猷。

大业复兴圆旧梦,河图记数起新舟。

全球一体网络中,共品月宫桂花酒。

遨游太空天下仰,公平世界应无忧。

张正春戊戌之秋八月十四日秋分节气而作。于2018年9月23日星期日“秋分”节气修改草案:兰州市安宁区仁寿山下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