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哲学的思想境界和文化内涵
2020-05-27 19:59:26
  • 0
  • 0
  • 4

一、道家的政治哲学思想:无为而治的思想

中国政治哲学的根本内涵和最高境界:参考《庄子》之《在宥》篇原文:仔细体会,颇有深意;

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于空同之上,故往见 之,曰:“我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至道之精。吾欲取天地之精,以 佐五谷,以养民人。吾又欲官阴阳以遂群生,为之奈何?”广成子曰 :“而所欲问者,物之质也;而所欲官者,物之残也。自而治天下, 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日月之光益以荒矣,而佞人之心 翦翦者,又奚足以语至道!”黄帝退,捐天下,筑特室,席白茅,闲 居三月,复往邀之。广成子南首而卧,黄帝顺下风膝行而进,再拜稽 首而问曰:“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治身奈何而可以长久?”广成 子蹶然而起,曰:“善哉问乎!来,吾语女至道:至道之精,窈窈冥 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 清,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 所知,女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慎女内,闭女外,多知为败。我为女 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女入于窈冥之门矣,至彼至阴 之原也。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女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处 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常衰。”黄帝再拜稽首曰:“广 成子之谓天矣!”广成子曰:“来!余语女:彼其物无穷,而人皆以 为有终;彼其物无测,而人皆以为有极。得吾道者,上为皇而下为王 ;失吾道者,上见光而下为土。今夫百昌皆生于土而反于土。故余将 去女,入无穷之门,以游无极之野。吾与日月参光,吾与天地为常。 当我缗乎,远我昏乎!人其尽死,而我独存乎!”

《庄子》的《在宥》篇是中国政治哲学的最高境界。“无视无听”就是佛教《心经》所谓“无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清净”的修身境界。“抱神以静”类似于佛教的禅定和涅槃境界。“必静必清”类似于如来藏自性清净心。所谓“无穷之门”和“无极之野”就是佛教所谓“法界”的境界了。这是不生不死的永恒的生命形式,就是《黄帝内经》所谓“上古真人”,类似于佛教中传说的“燃灯古佛”。永恒的法身佛,“寿敝天地,无有终时”。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不是“六识”所能知的,不可言说,不可听闻。按照佛教哲学的观点,只有第八识“阿赖耶识”的成佛境界可以觉知。这就是广成子的境界。

《庄子》之《在宥篇》与南怀瑾先生的风趣讲解:生命的本质与悟道修身。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学问

关于黄帝问这个生命的道理,《在宥》中说:“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对不起,青年同学,只好帮你们断句了。我们过去读书是没有圈点的,自己句子圈不下去,就不要读了,要自己动脑筋才行。现在给你标点,还加读音,搞得大家都不用脑筋了,所以也没有思想了。

“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就是说政治很成功,命令下来,整个天下统一。

“闻广成子在于空同之上,故往见之。”古人原文用“空同”这两个字,现在就是甘肃崆峒山,听说那里有位老师神仙叫广成子,所以黄帝就去拜见他。

你们年轻的不知道有没有听过广成子,我们年轻时对他很熟,因为看过小说《封神榜》。广成子手里有颗翻天印,他那个印章一抛出去,天地都翻覆了,本事神通广大。其实黄帝真正的老师很多,也有好几个女的。他修成功一百岁升天的,是受师父广成子的指导,这是《列仙传》里头的人。换句话说,你看到名字,等于看佛经里这个菩萨,那个菩萨;看到名字已经想到内容了。

什么叫广成子?就是无所下通。他的学问,一切都大成就,所以叫广成子。修道的人,自己什么姓李姓王的,都不要了,只用外号、代号,称为广成。换句话说,广成子代表中国文化最有成就的人,一切无所不通。黄帝听到广成子在空同山上,“故往见之”,黄帝去看他了,说:

“我闻吾子达于圣道,敢问至道之精。吾欲取天下之精,以佐五谷,以养民人。吾又欲官阴阳以遂群生,为之奈何?广成子曰:而所欲问者,物之质也;而所欲官者,物之残也。自而治天下,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日月之光益以荒矣。而佞人之心翦翦者,又奚足以语至道!”

这一段,黄帝去访广成子,刚才帮忙大家读古文,下个标点。他说,我听说政治哲学最高的道理,统治天下,“敢问至道之精”。我们年轻的时候,看到老师、看到长官问问题,就说敢问。譬如我见到吕松涛吕老板,好像说不敢问,实际上就是敢问,是谦虚的话。

他说,我的目的,想“取天地之精华”——这是科学的哦。要利用科技“以佐五谷”,包括农业的发展;“以养民人”,为了老百姓。“吾又欲官阴阳以遂群生”,也就是以天文、太空、物理,帮忙地球的生命,这是我来看你的两个目的。“为之奈何?”应该怎么做法,故来请教。

黄帝与广成子的对话

广成子一听,“而所欲问者,物之质也”,你想问的,是物质方面世俗的事情。“而所欲官者,物之残也”,你想管理这一切,是政治方面的,属于生命之残余,有什么了不起呢!

“自而治天下,云气不待族而雨”,他说你这样搞,是希望没有云就下雨。“草木不待黄而落”,树叶子没有黄就掉下来。“日月之光,益以荒矣”,你这样搞下来,把国家天下用政治的办法去管理,连资源、太阳、月亮都会给你弄坏的。“而佞人之心翦翦者,又奚足以语至道!”佞人是不好的人,心理都不正常。对于这些人,怎么能说这些入世的大道理呢。

黄帝碰到这个老师,被骂了一顿,虽然没有讲:你出去,滚蛋吧!但是骂得很凶。

“黄帝退,捐天下,筑特室,席白茅,间居三月,复往邀之。”黄帝被批评了一顿回来,“捐天下”,不做皇帝,政治不管了。“捐”,就是放弃。“筑特室”,盖了一个特别的房子,上面都是搭茅草啦,自己闭关三个月,把心里这些思想,反省清理一下,再去看广成子。

“广成子南首而卧”,广成子头向南边,脚向北边在睡觉。因为南斗七星管生的,北斗七星管死的,所以他头向南边,脚向北边。黄帝不敢叫他,非常恭敬的态度。

“黄帝顺下风膝行而进,再拜稽首。”这就谈到古代的教育,师道的尊严,不像现在的学校,碰到老师,说我问你!手指头还那么一指,好没有礼貌!现在的同学们经常有这种事,我们只好说,不敢吧,那是挖苦他的;不过,同学们听不懂。“黄帝顺下风”,从他睡的地方后面,跪着用膝盖一步一步走过去,“膝行而进”,把头低下来叩头。

“而问曰: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治身奈何而可以长久?”上次挨了批判,被骂了,这次问的不同。古代称“子”,是个尊称,所谓孔子、老子等。他说我听说老师你,是已经得道成功了的,我现在不问天下,不管政治的事,今天来问的是,“治身奈何而可以长久”,这个肉体生命,怎么可以活得长久?

广成子蹶然而起,曰:“善哉问乎!”佛经上的“善哉”,是学这里的中国古书啦。广成子听了,本来睡在床上,一下子很高兴坐起来。 “善哉”!好啊!你问得好!他说那我就答复你。

这个问题是中国政治哲学的根本问题。“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已经被正式载入中共十八大文件,被确认为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理念。这个基本理念来自道家的“道法自然”。毫无疑问,这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理论基础和文化背景。

中共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

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要领: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和时代背景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庄严地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这是一个历史性决策和历史性贡献,体现了党在政治上理论上的高度成熟、高度自信。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郑重地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实现了国家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意志和全社会共同意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文件,也是中国传统政治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未完待续,敬请关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几个要点:共计主要十五个要点如下论述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奋勇开拓中前进的,必定随着形势和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向前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政治论断,赋予党的历史使命、理论遵循、目标任务以新的时代内涵,为我们深刻把握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新特征,科学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时代坐标和基本

二、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建立在我们党九十多年长期奋斗基础上,而其思想、理论和实践的源头,则可追溯到更远。要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的脉络,更加充分地认识其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应该拉长时间尺度,放在世界社会主义演进的历程中去把握。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不谋私利才能谋根本、谋大利,才能从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出发,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深渊,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从未放弃对美好梦想的向往和追求。

五、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毛泽东同志提出,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安下心来,使我们可以建设我们国家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科学文化和现代化的国防”。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根据新的实际和历史经验确立了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道路。他指出:“我们从八十年代的第一年开始,就必须一天也不耽误,专心致志地、聚精会神地搞四个现代化建设。”“我们党在现阶段的政治路线,概括地说,就是一心一意地搞四个现代化。这件事情,任何时候都不要受干扰,必须坚定不移地、一心一意地干下去。”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都对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部署。在实践探索中,我们党取得了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成果,极大推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

六、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在推动中国历史前进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领导核心作用。深入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不难发现,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也不可能具有今天这样的国际地位。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斗争和根本成就,确认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确认了党在国家政权结构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地位,为我们党长期执政提供了根本法律依据。

七、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遇到的阻力越来越大,面对的暗礁、潜流、漩涡越来越多。发展中的问题和发展后的问题、一般矛盾和深层次矛盾交织叠加、错综复杂。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中国要前进,就要全面深化改革。除了全面深化改革,别无他途。

八、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个总目标,既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性质和方向,又突出了工作重点和总抓手,具有纲举目张的意义。

九、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必须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必须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必须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以扩大开放推进改革发展。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必须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始终保持政治定力。如果这一点把握不好、把握不牢,走偏了方向,不仅政治文明建设很难搞好,而且会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损害。我们需要借鉴国外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能放弃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照抄照搬他国的政治制度行不通,会水土不服,会画虎不成反类犬,甚至会把国家前途命运葬送掉。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要保持政治定力,坚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既要把握长期形成的历史传承,又要把握走过的发展道路、积累的政治经验、形成的政治原则,还要把握现实要求、着眼解决现实问题,不能割断历史,不能想象突然就搬来一座政治制度上的“飞来峰”。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十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

十二、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

保障和改善民生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民生工作直接同老百姓见面、对账,承诺了就要兑现。决不能开空头支票,否则就会失信于民。要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持之以恒把民生工作抓好,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同时,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善民生不能脱离这个最大实际提出过高目标。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经济发展和财力状况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那些现实条件下可以做到的事情。

十三、建设美丽中国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古今中外这方面的事例众多。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四大文明古国均发源于森林茂密、水量丰沛、田野肥沃的地区。而生态环境衰退特别是严重的土地荒漠化导致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衰落。我国古代一些地区也有过惨痛教训。河西走廊、黄土高原都曾经水丰草茂,由于毁林开荒、乱砍滥伐,致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加剧了经济衰落。

十四、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

“一国两制”是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一国两制”就是在统一的国家之内,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个别地区依法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在过往的人类政治实践中还从未有过。按照“一国两制”伟大构想,香港、澳门实现了和平回归,改变了历史上但凡收复失地都要大动干戈的所谓定势。“一国两制”是中国为国际社会解决类似问题提供的一个新思路新方案,是中华民族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的新贡献,凝结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中国智慧。

十五、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马克思、恩格斯说:“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历史和现实日益证明这个预言的科学价值。今天,经济全球化大潮滚滚向前,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深刻重塑,国际格局加速演变,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已成为时代潮流。一体化的世界就在那儿,谁拒绝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会拒绝他。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