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峡:耐人寻味的故事
2022-05-30 22:53:32
  • 0
  • 0
  • 9

刘家峡是母亲河上游的璀璨明珠,这里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

居《尚书》之《禹贡》:大雨治水时“导河积石”,以至于“三过家门而不入”。

由此可见,治理黄河的难度之大,任务艰巨,无暇旁顾。民间传说的故事如下:

第一次经过家门时,听到他的妻子因分娩而在呻吟,还有婴儿的哇哇哭声。助手劝他进去看看,他怕耽误治水,没有进去;第二次经过家门时,他的儿子正在他妻子的怀中向他招着手,这正是工程紧张的时候,他只是挥手打了下招呼,就走过去了。第三次经过家门时,儿子已长到10多岁了,跑过来使劲把他往家里拉。大禹深情地抚摸着儿子的头,告诉他,水未治平,没空回家,又匆忙离开,没进家门。

大禹治水,事务繁忙,无暇旁顾。禹王之德,名垂千古、流芳万世。

在刘家峡,我看到了《永靖县史话》有这样的记载:

1969年10月,水电四局承建的八一三工程,即刘家峡之“八盘峡水电站”建设工程开工,年底,胡锦涛被调到“八一三”分局生产组任技术员,他的夫人刘永清从新疆调来当工程土建组设计员。在八盘峡,他们开始了长达五年的水电建设。1974年,胡锦涛被调到甘肃省省城兰州工作。胡锦涛同志在甘肃前后工作时间有14年之久。

1981年,担任甘肃省建委副主任的胡锦涛专程来水电四局刘家峡基地,亲切看望了陈志冲、候增美等老水电建设者。陈志冲是胡锦涛在刘家峡水电站和八盘峡水电站时一起工作的老水电工,曾在水电四局房建队钢筋班当班长,在八盘峡水电站钢筋班当技术员。陈志冲在生活上经常帮助、照顾胡锦涛一家。1985年,时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的胡锦涛得知陈师傅得病,患“心梗”。立即从北京寄来了治疗“心梗”的新药帮助治疗,使陈师傅的病情获得好转。

1995年7月12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的胡锦涛,在青海龙羊峡水电站视察工作时,专门抽出时间,会见了曾在水电四局一起工作过的郭建堂、王增录、刘海伦、罗法科、李俊哲等14位同志。胡锦涛说:“离开四局20多年了,我是很想念四局的,毕竟和四局的同志们度过了6年难忘的岁月。这6年时间不长,但是,是受教育受锻炼的6年。请大家转达我对四局全体职工的问候。我们水电队伍有个好的传统,艰苦奋斗,四海为家。”胡锦涛同志还向四局领导详细询问了陈志冲、钱永奎等老同志的身体情况。得知陈老多病,钱老家庭经济十分困难时,当即拿出400元钱嘱托四局领导代表他专程到刘家峡去看望慰问。1997年6月,胡锦涛特意从北京寄来1000元作为陈志冲看病的费用。7月29日,陈志冲在刘家峡病逝。胡锦涛的夫人刘永清给四局领导打电话:“听到陈师傅不幸去世的消息,我们感到非常悲痛。请代表我们全家向陈师傅老伴表示慰问,并代表我们购买两个花圈,一个署名锦涛和我,另一个署名胡海青,以表达我们对陈师傅的哀思。”

1999年9月11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胡锦涛在甘肃视察工作时,携夫人刘永清视察了他们曾经工作和生活了5年之久的水电四局八盘峡水电厂,看望了在生产一线的水电工人。胡锦涛夫妇还亲切接见了八盘峡水电厂工作的一位普通女工,这位女工就是陈志冲师傅的女儿。本人在此不厌其烦地引用了《永靖县史话》的历史资料,充分说明了胡锦涛主席不忘本的平民本色。一个领导干部必须重情义、接地气。这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使命”的生动体现。从生活细节和言行举止的各个方面考察伟大人物的精神风范和道德涵养亦可见其心性本色。在这个细节可以看出刘家峡水电工程一个特殊的精神内涵。刘家峡是中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一个奠基石。刘家峡是无数水电工人和许多能工巧匠在那个特殊年代所创造的人间奇迹。刘家峡的水电是一笔丰富的物质财富,照亮了千家万户。刘家峡水电站同样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不怕困难的精神财富同样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刘家峡水电站曾经接待了很多中央领导,包括周恩来、朱德、邓小平、胡耀邦、李瑞环、朱镕基、温家宝……刘家峡是一面镜子,通过每一个领导人的言行举止,可见领导人的领导水平、道德涵养和思想境界。在母亲河的怀抱里,接受子孙万代的检查和考验。炎黄子孙具有大禹治水的精神,有九州一统、天下一家的胸怀。

我在参观刘家峡水电博物馆(黄河水电博览园)时,感到工程巨大,体量宏伟、内容空洞。但是,文化内涵相对贫乏,建筑没有特色,缺乏艺术风格,细节不够真实。本文通过胡锦涛主席的几个细节故事,避免假大空的说教和空喊口号的宣传。在那个极其困难的年代,石油工业有“大庆”,农业发展有“大寨”,水电行业就是“刘家峡”。这是一个当之无愧的时代精神。无论有什么问题和缺点,成就是不可否认的。为什么不能好好挖掘和弘扬这种精神呢?甘肃的经济贫困落后,但是,甘肃有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水电只是刘家峡的一个表面价值,其潜在的文化精神财富是无法估量的。刘家峡的明天大有可为、前途无量。

刘家峡的文化旅游业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刘家峡的水质好,空气好,风景好,气候适宜。在那云天之外,就是茫茫青藏高原。

刘家峡的炳灵寺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过问和大力支持下到得了很好的保护,留下了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如何深入挖掘炳灵寺的佛教文化,下一个故事就是“十万弥勒佛洲”的故事。这里鄙人不能轻率谈论,需要进一步深入考察和研究。且听下回分解吧。

附注:大禹的故事

禹,姒姓夏后氏,名文命,字高密,号禹,后世尊称大禹,夏后氏首领,传说为帝颛顼的曾孙,黄帝轩辕氏第六代玄孙。他的父亲名鲧,母亲为有莘氏女修己。相传禹治黄河水患有功,受舜禅让继帝位。约公元前2070年,禹之子启继位称王,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禹利用自己“号令天下”的权威,扶植儿子启的势力,使启得以攻杀接替禹位的东夷首领益,并征服其他不服从自己的部落。大禹是我国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国土为九州,并铸造象征最高权力的“九鼎”。后人称他为大禹,也就是伟大的禹的意思。禹死后安葬与浙江绍兴市南的会稽山上,现存禹庙,禹陵,禹祠。从秦始皇开始历代帝王都有来禹陵祭禹。

大禹治水的故事寄托着中华民族伟大的开拓精神和艰苦奋斗的精神遗产。问题是,我们如何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

我们看看《尚书》之《禹贡》中的部分记载:

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东至于厎柱;又东至于孟津;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

  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又东至于澧;过九江,至于东陵;东迆北,会于汇;东为中江,入于海。

  导沇水18,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19;东出于陶丘北20,又东至于菏;又东北,会于汶;又北,东入于海。

  导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东入于海。

  导渭自鸟鼠同穴,东会于沣,又东会于泾,又东过漆沮,入于河。

……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禹锡玄圭,告厥成功。

对比大禹的丰功伟绩,中国的治水事业任重道远。我们的工作不是可以发现一个无比远大的前途吗?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见《论语》子路篇)

回味孔夫子的教诲,对于我们展望刘家峡的未来不是很有启发吗?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无价之宝,水电之利只是一个很小的部分。放眼未来,黄河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不是很有发展前途吗?绿化山河,美化家园,建设美丽中国的使命不是很光荣吗?

大禹治水的故事是中华民族的旷世传奇,是无数中华儿女的集体智慧和艰苦奋斗的伟大成就,是中华文明的奠基石和里程碑。在神奇的“禹王”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和伟大智慧。几千年来,大禹治水的英雄故事和师法自然、疏导洪水的伟大智慧激励着中华民族奋勇前进。

“水电四局”的英雄事迹早已经淹没在刘家峡的水波之下。广大水电职工和辛勤奋斗、无私奉献的库区移民,就像创造历史奇迹的广大劳动人民一样,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伟大的无名英雄。我们纪念“大禹治水”,更不能忘记无数基层群众的无私奉献和牺牲精神。“水电四局”的历史丰碑是广大职工的辛勤劳动和国家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创造的历史奇迹。从1958年到1968年,有多少可歌可泣的人物故事?这个伟大的历史奇迹绝不是几个领导人和公司的法人代表所能创造的。“大禹治水”是大公无私的杰出代表。“水电四局”如果丧失了“公为天下”的而精神,岂不是很可惜吗?

刘家峡的发展离不开水电站和永靖县的一体化的规划和整体协调,离不开水电站景区建设与炳灵寺的保护与开发。如何处理经济与文化旅游协调发展的关系?如何理解经济发展与文化教育事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如何协调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关系?刘家峡如何处理水电站与地方经济社会综合发展,如何依靠地方群众大力建设生态文明?毫无疑问,这是后工业时代的刘家峡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刘家峡不能脱离国家的经济建设,也不能脱离地方政府的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建设。如何实现刘家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和整体经济效益的提升和贯彻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势?刘家峡水电站的发展必须和库区移民的福祉紧密联系,和地方政府统筹规划、整体协调。总之,“唯利是图”的发展道路是不全面的。实际上,如何在水利部和甘肃省委省政府之间深度合作紧密协调,必须从国家层面全面考虑、整体规划。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命脉,使中华文明的命脉,必须高水平规划和高平水管理。希望有关方面不要就事论事,必须勇于担当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更高的境界制定刘家峡的整体发展规划。“大禹治水”的事业是永恒的高尚伟大的事业,任重道远,来日方长。记曰:

黄河万里长,千秋祭禹王。

峡藏炳灵寺,朝拜无量光。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