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之秋:江南高温干旱令人担忧
2022-08-24 09:20:00
  • 0
  • 0
  • 6

今年秋季的江南高温干旱是气候反常的典型反映,应该注意其长期影响和整体影响。

四问:未来一段时间长江流域的天气情况如何?干旱还会持续发展吗?

根据预测,未来两周,除长江上游西部和北部、汉江上游、江南中部有降水过程外,长江流域其余地区无明显降雨过程,四川、重庆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情将持续发展,长江流域干旱防御形势依然严峻。

                                       8月17日,嘉陵江重庆段水位明显下降 图片来源:新华社图片记录

预计未来14天(8月19日—9月1日),长江上游累计降雨量一般有20~50毫米,局地有70~100毫米;长江中下游累计降雨量为15~30毫米,局地有35~50毫米;长江流域降水量总体偏少2~5成。长江流域气温明显偏高,8月25日前四川盆地至长江中下游大部地区持续高温,最高气温有35℃~37℃,部分地区为38℃~40℃,局地超过40℃;26日起,长江流域部分地区仍有高温天气,但范围减小、强度有所减弱。

五问:流域降水减少、干旱持续发展对粮食生产、供电造成哪些影响?

8月中下旬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秋粮及秋收作物产量形成的关键期,也是高温敏感期,需水量较大。持续高温热害叠加干旱,导致中稻、玉米、大豆等作物结实(荚)率、粒重下降,棉花蕾铃脱落增加,成铃减少、早衰,影响产量。

目前,西南的四川、重庆等地区一季稻大部开始灌浆结实,部分已进入乳熟期、成熟期,少部分处于抽穗扬花期,正是对温度、水分反应最敏感的时期,持续性高温干旱会导致结实率和千粒重降低,不利一季稻产量的形成。位于长江中下游的江南地区一季稻大部处于孕穗到抽穗扬花期,部分早熟品种处于灌浆结实期,高温热害影响明显。水源好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受高温热害影响小,但部分望天田、灌区末端受旱较重。

从8月11日,长江流域的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6省市启动干旱防御四级响应以来,受旱面积已从967万亩扩大到1232万亩。出现旱情的主要是长江流域6省市的灌区末端、丘陵岗地和“望天田”。

此外,7月10日以来,长江流域各地日最大用电负荷屡创新高。目前江河水位低,后期降水可能持续偏少,上游来水不足,还将影响后期冬季水电的顶峰能力,导致水电冬季供电能力明显不足。

六问:我国幅员辽阔、水系丰富,许多重要河流跨越多个省份。但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的河流受到很大影响。无论是强降水还是持续干旱,都对河流沿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在极端事件尤其是干旱灾害频发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2022年干旱数字报告》指出,干旱对全球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广泛且被低估了的影响。自2000年以来,全球干旱出现次数和持续时间增加了29%,全世界正处于干旱管理的 “十字路口”。

如果到2100年全球变暖幅度达到3℃,干旱损失可能是现在的五倍。到2050年,干旱可能会影响全世界四分之三以上的人口,估计每年将有48亿~57亿人生活在缺水地区,而目前这一数字为36亿。

要控制全球变暖,必须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就需要推动经济结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挖掘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潜力。

在减排的同时必须增强气候韧性,完善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健全气候变化风险管理机制。完善极端灾害多发区和高影响行业气象、水文、地质等防灾减灾基础监测体系,加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机理研究,提高预报预测和风险预警服务能力;完善防灾减灾防御机制、防灾减灾救灾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建立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和风险区划制度,扎实做好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完善综合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建立灾害风险管理制度,推动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增强航空应急救援、应急物资储备、避难场所建设等应急处置能力;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重,完善应急机制,包括灾前预警系统、灾中反应系统、灾后恢复系统的建立。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以上气候记录值得关注,长江流域干旱缺水,这是一个非常极端的气候异常。其全国性影响和全球影响值得关注。

我在长江上游的白龙江畔祈请龙王普降甘露法雨,普济苍生百姓。

在白龙江畔武都区的乌金寺和刚刚从四川回来的喇嘛师父讨论今年的气候反常祈愿十方如来普度众生普降法雨甘露。

按照藏族苯教和汉族道教远古相传的祈雨仪式和天人感应的基本规范,笔者在白龙江畔参加了“中元节”的颂经法会和祈福仪式。

洒水降温、浇灌草木,纾解干旱高温的困境。感恩土地神和龙王诸神(天龙八部)大发慈悲,保佑苍生四季平安、五谷丰登。

把甘甜清洁的泉水献给山川草木和无量众生,礼敬十方无量如来,祈愿诸神护佑华夏,祈愿龙王显威灵救助长江流域的旱情。记曰:

法雨降甘露,悟空是真如。消灾能免祸,受难就是福。龙王能相助,逍遥醉江湖。

祈愿圣湖显威灵,风雨相随万里行。

普度众生上法船,慈航道人听雨声。

我曾在黄河与龙王对话,祈愿母亲河的法力救助华夏早日走出生态危机的困境。河神显灵保佑百姓仁寿安康。

我曾在中越边境祈愿龙神相助。这是寒冬季节笔者和上海财经大学的全华教授一起穿越广西白色地区在中越边境附近考察记录。

笔者在陇南白龙江畔的高山之巅祈愿风雨相助。谢天谢地感恩山川草木,礼敬十方无量如来菩萨。

大江日夜听涛声,擂鼓山上听雷声。风雷激荡显威灵,大地山川无量功德自然成。

8月18日笔者从长江返回黄河流域,至诚祈祷风雨相助。这是笔者在园林花木喷洒甘露,象征雨水的降临。

8月19日兰州部分地区出现疫情反复,陇南部分地区宕昌等地出现了零星疫情。祈愿一场雷雨相助,解释困境。果然夜晚雷雨交加,雷神显灵普降雨露,黄河两岸草木欣欣然。

附注背景新闻资讯:中国水科院专家吕娟:应做好抗大旱、抗长旱的准备

长江流域旱情仍在持续。自8月16日12时起,水利部调度以三峡水库为核心的长江上游梯级水库群、洞庭湖湘资沅澧“四水”水库群、鄱阳湖赣抚信饶修“五河”水库群加大出库流量为下游补水,此次计划补水14.8亿立方米。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防洪抗旱减灾研究中心主任吕娟表示,长江流域为我国著名的伏旱区,主汛期发生干旱并不罕见。她同时表示,要做好抗大旱、抗长旱的准备,呼吁相关部门提前谋划极端干旱备灾战略。

长江流域为我国著名伏旱区

新京报:长江流域“汛期反枯”引发关注,从历史监测数据来看,这一现象是否罕见?

吕娟:长江流域作为我国最主要的水系之一,是世界第三大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1067毫米,水资源相对比较丰沛,降雨主要集中在汛期4-9月。

今年7月以来,长江流域大部持续高温少雨,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少4.5成,长江及洞庭湖、鄱阳湖水系来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两成至八成。当前,长江干流及洞庭湖、鄱阳湖水位较常年同期偏低4.85米-6.13米,创有实测记录以来同期最低。而且长江流域旱情发展迅速,截至8月16日,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6省(市)耕地受旱面积1232万亩,83万人、16万头大牲畜因旱供水受到影响。

至于长江流域主汛期遇上干旱这个问题,实际上并不罕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因为干旱事件本身是变率意义上的一种临时性现象,是大气环流和主要天气系统持续异常的直接反映,不同于人们印象中那些由于气候、海陆分布、地形等相对稳定的因素在某一相对固定地区形成的常年水分短缺现象,那是干燥。

二是长江流域是我国著名的伏旱区,基本上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夏伏旱出现,较严重的有2006、2013、2017、2019等年份,只是今年的夏伏旱开始时间早、持续时间长,自6月中旬开始降水偏少,已持续两个月,且还在发展之中。历史典型的夏伏旱事件大部分年份旱情从7月中下旬开始发生发展,8月中旬前后达到高峰,8月下旬受台风降水影响逐渐缓解,通常持续一个多月。所以说,长江流域主汛期发生干旱并不是罕见的事情。

新京报:发生此次旱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吕娟:此次旱情的原因,主要还是大气环流异常造成的。通常情况下,7-8月长江上游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为多雨区,而长江中下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不利于降雨,易发生夏伏旱。

今年7月以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面积偏大、强度偏强,位置偏西偏北,受副热带高压下沉气流控制,长江全流域持续高温少雨、河湖来水明显偏少,水位显著偏低,这一点是比较少见的,历史上一些典型干旱事件如2006年主要发生在长江上游,2013年、2017年、2019年主要发生在长江中下游。

水利部门有计划地为抗旱储备水源

新京报:水利部此前启动了干旱防御IV级应急响应,这属于什么级别的响应?往年同期是否发出过类似应急响应?

吕娟:针对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水利部专门出台了《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工作规程》。按照此规程,根据预报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干旱灾害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发展程度、发展趋势、影响范围等因素,水利部干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启动和终止时针对具体流域和区域,级别分别从低到高分为四级:Ⅳ级、Ⅲ级、Ⅱ级和Ⅰ级。2019年10月25日,水利部针对长江流域的旱情,启动过旱灾防御Ⅳ级应急响应。2022年8月11日,是水利部第二次启动该级别的干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

新京报:主汛期遇上干旱,水利部门有何准备和应对举措?

吕娟:刚刚已经说到,长江流域是我国著名的伏旱区,基本上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夏伏旱出现,再加上长江流域经常发生旱涝急转的现象,水利部及沿江各省份水利部门水旱灾害防御两手抓是常态化工作。汛期开展防洪调度、旱期开展水旱调度都提前备有预案和应急响应措施。

今年,水利部也是提早谋划、科学调度,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有计划地提前增加长江流域上中游水库群、“两湖”水库群蓄水,为抗旱储备水源。因此,今年的旱情并不是意料之外,只是当前中长期干旱预报的能力和精度尚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求,对于干旱的发展演变趋势还比较难以准确判断。

此次旱情已对农业、人畜饮水、生态等造成影响

新京报:旱情给长江流域相关省市带来什么影响?

吕娟:截至8月中旬,本次旱情已经对长江流域相关省市农业、人畜饮水及生态等不同方面造成了一定影响。首先,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影响。目前,西南的四川、重庆等地区一季稻已开始灌浆结实,大部分进入乳熟期、成熟期,部分处于抽穗扬花期,正是对温度、水分反应最敏感的时期。持续性重度少雨缺墒会导致结实率降低,不利一季稻产量的形成。

位于长江中下游的江南华南地区一季稻处于拔节至孕穗期,部分早熟品种处于抽穗扬花至灌浆结实期,双季晚稻处于返青分蘖期,高温热害影响明显。虽然大中型灌区水源可得到有效保障,但部分望天田、灌区末端受旱较重。

其次,对人畜饮水的影响。持续高温少雨导致部分以小型水库或山泉水、溪流水作为水源的分散供水工程水源枯竭,部分群众供水受到一定影响,一些群众需要拉水送水保障生活用水。

但是,水利部门因地制宜采取临时调水、新开水源、延伸管网、分时供水、拉水送水等措施,确保农村群众饮水安全,保障规模化养殖牲畜基本饮水需求。

再有,此次旱情对生态也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8月以来,随着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情持续,洞庭湖、鄱阳湖等水位持续下降,草洲和浅滩面积扩大,大片滩涂裸露,湖床变成茫茫“草原”,不仅让湖区的水产养殖、农业生产受到影响,更让湖区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相关部门应提前谋划极端干旱备灾战略

新京报:针对此次旱情,你有何应对建议?

吕娟:目前,长江流域旱情发展迅速,根据气象及水文部门的预测,8月底前长江流域降水、来水总体仍将偏少,9月份中下游大部地区降水来水仍可能继续偏少,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干旱情势可能进一步发展,长江上游水库群蓄水形势严峻。据气象部门统计是61年来最严重的旱情。也就是说和1960年左右的旱灾类似。一个甲子的天灾轮回吗?

因此,首先,在战略上要做好抗大旱、抗长旱的准备。实际上,目前的旱情还远不是历史上发生的一些极端干旱事件,像明崇祯末年干旱前后持续17年、清光绪初年干旱前后持续5年。所以,也借此机会呼吁相关部门提前谋划极端干旱备灾战略。受旱地区有必要按照最不利情况考虑,提前制定当前到明年汛前的区域应急供水方案,因地制宜兴建临时抗旱水源工程,化解发生大范围群众饮水困难的风险。

其二,要牢牢抓住水利工程联合调度这一“利器”和“重器”。水利部已经于8月16日启动“长江流域水库群抗旱保供水联合调度专项行动”,从统筹抗旱水源、科学制定调度方案和实施抗旱供水联合调度等多方面落实行动。当然,除了从国家和部门的层面需要做好战略和战术准备,作为普通民众,也需要节约用水,不浪费每一滴水。

新京报: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牵头,10家单位联合完成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大范围干旱监测预报与灾害风险防范技术和示范”包括哪些内容?如何破解干旱问题?

吕娟:2000-2001年,我国发生了全国性严重干旱,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2005年,水利部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设立了抗旱减灾研究机构,专门从事抗旱减灾战略研究、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和产品设备研发。

“大范围干旱监测预报与灾害风险防范技术和示范”项目围绕抗旱减灾亟须解决的技术短板及实践需求,系统揭示了“变化环境下大范围长历时气象、水文、农业干旱灾害成灾机理及演变规律”“农业、城市、生态等不同承灾对象旱灾风险孕育机理”“大范围旱灾风险调控机理及综合防范机制”等三大科学问题,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

考虑到近年来长江流域干旱频发,该项目将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为三个示范区之一,开展了一系列示范研究。在2019年长江中下游干旱期间,该项目将高精度干旱监测技术、旱灾风险动态评估技术等研究成果用于相关情势分析之中,向科技部、水利部等主管部门提交了《南方持续干旱暴露我国防灾减灾救灾体系短板》《南方干旱形势及对策建议》等政策咨询报告,针对技术、装备和政策方面提出了多项应对建议,相关建议被采纳,同时相关建议已被《“十四五”水旱灾害防御规划》采纳。

附注气象记录:英国气象学家:中国的热浪是世界上有史以来最严重的

第一时间秒闻社 2022-08-25 12:06 发表于广东

中国大部分地区的低降雨量和破纪录的高温正在对人民、工业和农业产生广泛的影响。河流和水库水位下降,工厂因电力短缺而关闭,大面积的农作物被破坏。这种情况可能会产生世界性的影响,造成供应链的进一步中断,并加剧全球粮食危机。

中国大部分地区的人们已经经历了两个月的极端高温。数百个地方报告说温度超过40℃(104℉),许多记录被打破。地铁站设立了休息区,人们可以从高温中恢复。

8月18日,重庆市的温度达到45摄氏度(113华氏度),是中国在沙漠为主的新疆地区以外的最高记录。8月20日,该市的温度没有低于34.9°C(94.8°F),这是中国有史以来8月份的最高最低温度记录。最高温度为43.7°C(110.7°F)。

这是自1961年国家记录开始以来中国最长和最热的热浪。根据监测世界各地极端温度的英国气象历史学家Maximiliano Herrera的说法,这是任何地方记录的最严重的热浪。

"他说:"这同时结合了最极端的强度和最极端的长度以及令人难以置信的巨大面积。"在世界气候史上,没有任何东西能与中国正在发生的事情相提并论。"


加上极端的高温,中国部分地区的低降雨量导致河流下降到低水平,其中66条河流完全干涸。在长江的部分地区,水位是1865年有记录以来最低的。在一些地方,当地的水供应已经耗尽,饮用水不得不用卡车运来。8月19日,中国宣布全国干旱警报,这是九年来的第一次。

由于水位低,水力发电量已经下降。四川受到的影响特别大,因为它通常有80%的电力来自水力发电。由于空调需求量大,该省数千家工厂因电力短缺而不得不停止运营。办公室和商场也被告知要减少照明和空调,以节省电力。

仅在四川,据报道就有47,000公顷的农作物损失,另有433,000公顷受损。农业部表示,它将尝试通过播种云层来增加降雨。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播云是否会产生重大影响仍不清楚。

中国远远不是唯一受干旱影响的地方。欧洲正在经历可能是500年来最严重的旱灾。非洲之角以及美国和墨西哥的大部分地区也出现了干旱。报告称欧洲面临五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干旱,水力发电受到打击

这些地区的作物产量减少可能会使全球粮食危机恶化。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之前,全球粮食价格就已经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尽管自3月以来价格有所下降,但仍然高于前几年。然而,中国近年来建立了大量的粮食储备,因此它可以弥补一些不足之处。

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2021年的一份报告,由于全球变暖,干旱一直在增加,随着地球继续变暖,干旱将变得更加频繁和严重。

动态备注:8月18日笔者返回兰州,8月20日在兰州被封闭在小区“居家隔离”。8月21日至22日居家读书、闭门反思。写了几篇文章,包括与饶毅老师的讨论文章,反应不小。8月23日“处暑”节气,兰州几场风雨之后气温降低。8月23日陇南市安排朋友聚会,陈会建、刘永革等宴会金桔酒店。8月24日成都大雨,陇南风雨,四川盆地降雨、降温明显。8月25日金桔饭店设宴聚会安排友人聚会,线下、线上聚会,皆大欢喜。26日兰州疫情缓解,预计27日正式解封。一个星期的管控结束了。关注全国性干旱与全球性干旱可能带来的生态危机和粮食危机,秋冬应对十分必要。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